这里柳家的见人散了,忙出来和芳官说:“前儿那话儿说了不曾?”芳官道:“说了。等一二日再提这事。偏那赵不死的又和我闹了一场。前儿那玫瑰露姐姐吃了不曾,他到底可好些?”柳家的道:“可不都吃了。他爱的什么似的,又不好问你再要的。”芳官道:“不值什么,等我再要些来给他就是了。”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因叫他是五儿。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正无头路,可巧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别的干娘还好。芳官等亦待他们极好,如今便和芳官说了,央芳官去与宝玉说。宝玉虽是依允,只是近日病着,又见事多,尚未说得。
诗句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译文
茉莉花香代替了蔷薇的香气,玫瑰的露水引来了茯苓的香味。
注释:
- 茉莉粉:一种常见的芳香物质,用于香水或化妆品中。
- 蔷薇硝: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
- 玫瑰露:玫瑰花瓣上的水滴,常用于泡茶或者作为香水的一部分。
- 茯苓霜:茯苓经过研磨后的粉末,常用作中药材,有利尿、消肿等功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花园里的景致。通过对比使用茉莉粉来去除蔷薇硝(即用清香取代了苦涩),以及玫瑰露引来茯苓霜(即用芳香物质引出药用效果),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存。诗中的“茉莉”和“玫瑰”都是春天常见的花卉,而“蔷薇”则代表了夏天的热烈。同时,“梨花”与“海棠”,分别代表了春天与秋天,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此外,通过这些物质的相互转换,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