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刚拿进茶来,见他两个这样,正在纳闷。只见袭人来了,进来看见宝玉,便道:“二爷在这里呢么,老太太那里叫呢。我估量着二爷就是在这里。”黛玉听见是袭人,便欠身起来让坐。黛玉的两个眼圈儿已经哭的通红了。宝玉看见道:“妹妹,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些呆话,你也不用伤心。你要想我的话时,身子更要保重才好。你歇歇儿罢,老太太那边叫我,我看看去就来。”说着,往外走了。袭人悄问黛玉道:“你两个人又为什么?”黛玉道:“他为他二姐姐伤心;我是刚才眼睛发痒揉的,并不为什么。”袭人也不言语,忙跟了宝玉出来,各自散了。宝玉来到贾母那边,贾母却已经歇晌,只得回到怡红院。
到了午后,宝玉睡了中觉起来,甚觉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书看。袭人见他看书,忙去沏茶伺候。谁知宝玉拿的那本书却是《古乐府》,随手翻来,正看见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不觉刺心。因放下这一本,又拿一本看时,却是晋文,翻了几页,忽然把书掩上,托着腮,只管痴痴的坐着。袭人倒了茶来,见他这般光景便道:“你为什么又不看了?”宝玉也不答言,接过茶来喝了一口,便放下了。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管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他。忽见宝玉站起来,嘴里咕咕哝哝的说道:“好一个‘放浪形骸之外’!”袭人听了,又好笑,又不敢问他,只得劝道:“你若不爱看这些书,不如还到园里逛逛,也省得闷出毛病来。”那宝玉只管口中答应,只管出着神往外走了。
诗句释义
- 紫鹃刚拿进茶来,见他两个这样,正在纳闷。
- 注释:紫鹃刚刚端来茶,看见宝玉和袭人二人都有些不对劲的样子,因此感到困惑不解。
- 赏析:紫鹃作为宝玉身边的丫鬟,对宝玉的情绪变化特别敏感,此处描写了她对宝玉行为的疑惑。
- 只见袭人来了,进来看见宝玉,便道:“二爷在这里呢么,老太太那里叫呢。我估量着二爷就是在这里。”
- 注释:袭人走进房间,发现是宝玉在,随即向袭人询问宝玉的行踪。
- 赏析:袭人的反应显示出她对宝玉的关心,同时也透露出她在处理家事方面的谨慎和细心。
- 黛玉听见是袭人,便欠身起来让坐。
- 注释:黛玉听到是袭人来,便起身让袭人坐下。
- 赏析:黛玉对于袭人的突然来访显得有些意外和不自在,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袭人的尊重。
- 黛玉的两个眼圈儿已经哭的通红了。
- 注释:黛玉因为伤心而泪流满面,眼睛都哭红了。
- 赏析:此处描绘了黛玉因袭人的来访而情绪激动,泪水涟漪的悲戚情景,突出了她的情感状态。
- 宝玉看见道:“妹妹,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些呆话,你也不用伤心。你要想我的话时,身子更要保重才好。你歇歇儿罢,老太太那边叫我,我看看去就来。”说着,往外走了。
- 注释:宝玉看到黛玉悲伤,安慰她说自己刚才的话只是无意义的话,不必难过,同时提醒黛玉保重身体。
- 赏析:宝玉的话语充满了关切和爱护,显示了他的体贴和责任感。此外,他对黛玉的照顾也体现了他的情感细腻。
- 袭人悄问黛玉道:“你两个人又为什么?”
- 注释:袭人悄悄询问黛玉和宝玉为何如此。
- 赏析:袭人的提问揭示了她对宝玉和黛玉关系的好奇与关注,同时反映了她的警觉与小心。
- 黛玉道:“他为他二姐姐伤心;我是刚才眼睛发痒揉的,并不为什么。”
- 注释:黛玉解释了她流泪的原因,是因为为宝玉的二姐(即贾迎春)感到悲伤,而不是别的原因。
- 赏析:通过这段对话,加深了黛玉和宝玉之间的感情纽带,同时也展示了黛玉的同情心和理解力,以及对他人困境的共鸣。
- 袭人也不言语,忙跟了宝玉出来,各自散了。
- 注释:袭人没有再追问,而是急忙跟随宝玉离开了房间,两人各自散去。
- 赏析:这里反映了袭人对当前情境的无奈和对宝玉的依赖,同时也表现了她愿意顺从的性格特点。
- 宝玉来到贾母那边,贾母却已经歇晌,只得回到怡红院。
- 注释:宝玉来到了贾母那里,发现她已经休息了,只好返回怡红院。
- 赏析:这里的“歇晌”指的是老年人午睡,表示贾母已经休息,宝玉不得不放弃外出的念头。这展现了宝玉对长辈的尊敬以及他对家中事务的负责态度。
- 到了午后,宝玉睡了中觉起来,甚觉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书看。
- 注释:午后,宝玉醒来后感到无聊,随手拿起一本书来阅读。
- 赏析:这句表达了宝玉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在闲暇时刻寻求精神慰藉的行为。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他的内心宁静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袭人见他看书,忙去沏茶伺候。
- 注释:袭人看到宝玉在看书,立刻为他准备茶水以示侍候。
- 赏析:袭人的动作体现了她对宝玉的关心和细心,同时也显示了她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快和细致。
- 谁知宝玉拿的那本书却是《古乐府》,随手翻来,正看见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不觉刺心。
- 注释:没想到宝玉拿的书竟然是《古乐府》中的《对酒当歌》,他翻开书页,看到了曹操的名句,心中不禁感到哀伤。
- 赏析:这句表明了宝玉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的内容所触动,引发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厚理解和感悟能力。
- 因放下这一本,又拿一本看时,却是晋文,翻了几页,忽然把书掩上,托着腮,只管痴痴的坐着。
- 注释:宝玉放下这本书,又开始读另一本,是《晋文》,翻了几页,他突然把书合上,托着头,陷入了沉思中。
- 赏析:这部分描绘了宝玉沉浸在书籍之中的情景,以及他对书籍内容的深刻思考和内心活动的表达,体现了他的专注和内省性格。
- 袭人倒了茶来,见他这般光景便道:“你为什么又不看了?”
- 注释:袭人看到宝玉如此状态,便问道他为什么不继续看书了。
- 赏析:袭人注意到宝玉的异样反应,并试图了解原因,显示了她的观察能力和关心之情。同时,她也表达了一种对宝玉行为的理解与包容。
- 宝玉也不答言,接过茶来喝了一口,便放下了。
- 注释:宝玉没有回答袭人的问题,接过茶喝了两口,然后放下了。
- 赏析:宝玉的回答简短且含蓄,他没有直接解释自己的感受,但动作上的“接过茶”和“放下”也间接表明了他需要暂时静一静的心态。
- 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管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他。
- 注释:袭人一时间无法理解宝玉的沉默不语,只能站在一旁静静地望着他。
- 赏析:这里描绘了袭人在面对宝玉沉默时的无助和困惑,同时也展现了她的耐心和关怀。
- 忽见宝玉站起来,嘴里咕咕哝哝的说道:“好一个‘放浪形骸之外’!”
- 注释:宝玉突然站起身来,嘴里喃喃自语地重复了一句:“好一个‘放浪形骸之外’!”
- 赏析:这句表达了宝玉的内心独白或某种哲学思考,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超脱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