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黛玉叫进宝钗家的女人来,问了好,呈上书子。黛玉叫他去喝茶,便将宝钗来书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
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描绘了黛玉在深秋时节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宝钗寄来的书信中流露出的深情。下面将一一解析诗句:
诗词原文: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
姊妹伶仃,萱亲衰迈。
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
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
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
对菊持螯,同盟欢洽。
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诗意解析:
- 身世凄凉:诗中的“妹生辰不偶”表达了黛玉对自己命途多舛的人生状态的感慨,暗示着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家庭困境:“家运多艰”进一步揭示了黛玉家庭的不幸,可能是家族遭遇的困境使她感到无助和悲伤。
- 孤独无助:“姊妹伶仃”强调了黛玉与她的姐妹们之间的孤立无援,突出了她感受到的情感压力和孤独感。
- 长辈的衰老与疾病:“萱亲衰迈”描绘了贾母年老体弱的状况,这加深了黛玉对家庭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 外界的恶意与苦难:“猇声狺语,旦暮无休”形容了黛玉在家中所遭受的无休止的抱怨和攻击,这反映了她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
- 个人经历与情感:通过“忆海棠结社”等句子,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海棠园中与其他友人共同参与的聚会,这种回忆带给她一丝温馨的感觉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感慨时序变迁:“夜深辗侧”描写了黛玉深夜辗转反侧的情景,反映了她因家庭不幸和内心忧愁而感到极度不安和焦虑。
- 对过去的怀念:最后一句“聊赋四章”表明黛玉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哀伤和感慨,这是她在艰难时刻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
- 人物关系:
- 这首诗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黛玉、宝钗、宝玉、探春、湘云等,其中黛玉与宝钗的关系尤为紧密,她们经常在一起分享诗词和生活琐事,相互扶持。
- 通过宝钗的来信,我们可以了解到宝钗对黛玉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也体现了黛玉对宝钗的感激之情。
- 情感寄托:
- 黛玉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 宝钗的信中提到“萱亲衰迈”,可能暗示着黛玉对母亲的担忧和对家庭未来的忧虑。同时,宝钗也在信中提到了自己的感受和对友情的重视。
- 文化背景:
- 此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背景深刻影响了文学作品的风格和主题。黛玉和宝钗都是清代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其情感纠葛和人生经历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 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不仅反映了主人公黛玉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她与周围人物的情感联系。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黛玉在深秋时节的生活状态和她的心理变化。此外,这首诗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