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是宝玉虽然病势一天好似一天,他的痴心总不能解,必要亲去哭他一场。贾母等知他病未除根,不许他胡思乱想,怎奈他郁闷难堪,病多反复。倒是大夫看出心病,索性叫他开散了,再用药调理,倒可好得快些。宝玉听说,立刻要往潇湘馆来。贾母等只得叫人抬了竹椅子过来,扶宝玉坐上。贾母王夫人即便先行。到了潇湘馆内,一见黛玉灵柩,贾母已哭得泪干气绝。凤姐等再三劝住。王夫人也哭了一场。李纨便请贾母王夫人在里间歇着,犹自落泪。
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众人原恐宝玉病后过哀,都来解劝,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搀扶歇息。其余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独是宝玉必要叫紫鹃来见,问明姑娘临死有何话说。紫鹃本来深恨宝玉,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见贾母王夫人都在这里,不敢洒落宝玉,便将林姑娘怎么复病,怎么烧毁帕子,焚化诗稿,并将临死说的话,一一的都告诉了。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探春趁便又将黛玉临终嘱咐带柩回南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王夫人又哭起来。多亏凤姐能言劝慰,略略止些,便请贾母等回去。宝玉那里肯舍,无奈贾母逼着,只得勉强回房。
《红楼梦》 第九十八回 ·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译文:
宝玉虽然病势一天好似一天,他的痴心总不能解,必要亲去哭他一场。贾母等知他病未除根,不许他胡思乱想,怎奈他郁闷难堪,病多反复。倒是大夫看出心病,索性叫他开散了,再用药调理,倒可好得快些。宝玉听说,立刻要往潇湘馆来。贾母等只得叫人抬了竹椅子过来,扶宝玉坐上。贾母王夫人即便先行。到了潇湘馆内,一见黛玉灵柩,贾母已哭得泪干气绝。凤姐等再三劝住。王夫人也哭了一场。李纨便请贾母王夫人在里间歇着,犹自落泪。
注释:
- “独是” - 只有、唯独。
- “宝玉” - 林黛玉的昵称,此处指代林黛玉。
- “病势一天好似一天” - 形容宝玉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
- “必” - 必须、一定。
- “亲去哭他一场” - 亲自去看望并安慰他。
- “贾母等知他病未除根” - 贾母等人了解宝玉的病情还没有完全治愈。
- “怎奈” - 无奈、无法。
- “大夫” - 医生。
- “心病” - 比喻宝玉的心事或感情问题。
- “索性” - 干脆地、索性地。
- “开散了” - 解除了、放开了。
- “歇” - 休息。
- “黛玉灵柩” - 林黛玉的灵位(棺材)。
- “贾母” - 林黛玉的母亲。
- “王夫人” - 林黛玉的妻子。
- “李纨” - 林黛玉的妹妹。
- “在里间歇着” - 在里面小睡一会。
- “犹自落泪” - 仍然流泪。
赏析:
本段描述了宝玉因思念黛玉而悲痛欲绝的情景,特别是黛玉死后,宝玉的悲痛之情达到了顶点。文中通过描述宝玉对黛玉的深情以及黛玉灵柩前贾母和王夫人的反应,展现了贾府中人对黛玉去世的不同态度和情感。同时,通过对宝玉哭泣的描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个人情感与家族利益的矛盾冲突。整个情节充满了悲情色彩,深刻描绘了宝玉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