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琴为圣乐:君子涵养中和之气,藉以修身理性。当以道言,非以艺言也。习琴之友,必期博雅端方之士,方可传之;轻浮佻达者,岂可语此。

【二】

派既不同,传亦各异。首严音律兼重指法。习琴者须令听过各家,务要心悦诚服,然后授受分明。荀会心明敏者,何妨青出于蓝。其或齐传楚咻,志不专一,则亦不屑教诲之而已矣。

【三】

孔子学琴于师襄,十日不进。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未成,初学者须要心坚志决,必期有成,方可传习。其或乘兴而来,半途而废,亦不足取也。

【四】

琴为古人养性之具,非以资糊口计也。每见时师传授,辄讲酬仪,鄙秽难闻,风雅扫地矣。凡我同志,各宜戒之。

这首诗名为《传琴约》,主要讨论了学习琴艺的过程和原则。

【第一句】:琴是圣乐,君子通过它培养自己的中和之气,以此修身养性。学习琴艺应从道理出发,而非仅仅依靠技术。只有与博雅端方的人交往,才能够传授琴艺。

【第二句】:由于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所以琴的传承也会有所不同。首先,音律和指法都非常重要。学习者应该听遍各种流派的音乐,以便真心诚意地接受,然后才能进行教学。如果某人能够理解并超越老师,那是最好不过的;但如果只是表面上模仿却无法领悟精髓,那么对于这样的人也没有必要去教育他们。

【第三句】:孔子在师襄的指导下学琴,虽然十天没有进步,但依然坚持下来。伯牙在成连的指导下学琴,虽然三年都没有成功,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有所成就。初学者需要有坚定的决心,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开始教授他人。如果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就来学习,半途而废,这样的过程也是不值得的。

【第四句】:琴被视为古人养性的工具,而不是用来谋生的手段。然而,现在许多音乐教师总是谈论酬金,这令人感到厌恶和不雅。我们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应该引以为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