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注释:
幽梦影 · 卷一 · 二十三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
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
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译文:
景色虽然幽深,但实际上却显得萧条冷落,那就是烟雨天气了。
环境虽然高雅,但实际上却让人难以忍受,那就是贫病交迫的处境了。
声音虽然美妙动听,但实际上却粗俗不堪,那就是卖花的声音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描绘烟雨、贫病和卖花声这三种不同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诗人用“言”字来形容景象,但实际给人的感觉却是萧瑟冷落的,这就是“烟雨”。这里的“言”字,既指“形容”,又指“说话”。烟雨天气,给人以静谧、凄迷之感,但实际却使人感到萧瑟、凄凉。这种反差,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第二句“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诗人用“境”字来形容环境,但实际给人的感觉却是艰难困苦的,这就是“贫病”。这里的“境”字,既指“环境”,又指“境地”,即处境或境况。贫病交迫的处境,虽然环境优雅,但却无法摆脱困境,令人难以忍受。
第三句“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诗人用“声”字来形容声音,但实际给人的感觉却是粗俗的,这就是“卖花声”。这里的“声”字,既指“声音”,又指“声音的韵律”。卖花的声音,听起来悦耳动听,但实际上却是粗俗的。这种反差,正是诗人对生活中一些美好的现象的讽刺。
这首诗通过对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种种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烟雨”、“贫病”和“卖花声”这三种不同景象的描绘,揭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