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之童,一无所知。目不能辨美恶,耳不能判清浊,鼻不能别香臭。至若味之甘苦,则不第知之,且能取之弃之。告子以甘食、悦色为性,殆指此类耳。
【注释】
孩提:小孩。
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
不能辨:不能辨别。
不第:不止,不仅。
知:知道。
甘苦:甜和苦味,指味道。
能取:能够选择、取舍。
弃之:舍弃。
告子:孟子弟子中以性善论为主张的孟轲弟子公孙丑。
【赏析】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编的一部随笔体散文小品文集,其中《十九·卷二·孩提之童》,选自《幽梦影》。
文章开篇用“幽梦影”点题,并指出了作者对孩童的看法。他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眼睛看不出美丑,耳朵分不清清浊,鼻子闻不出香臭,甚至连什么是甜什么是苦都分不出来。接着,他用“告子”为例,说明自己对于“甘食悦色”的看法。他认为孟子的学生公孙丑认为人天生喜欢甜美食物和美好容颜是一种天性,这大概是他所说的这一类人吧。
此诗通过描述孩童的无知,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纯真无暇的赞赏和向往之情。诗人认为孩童的世界是纯净而美好的,他们对世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种纯真无邪的特质,使得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