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采于舆论,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花案定于成心,艳媚之评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

【注释】

幽梦影:即《幽梦影》;卷三:即《幽梦影》的第三卷。官声采于舆论,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官吏的言论,要取信于舆论;豪门贵族的言论和无赖之徒的言论,都不可能真实可信。花案定于成心,艳媚之评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评定案件要依据事实,而那些迎合时弊、粉饰太平的评论,往往都不符合实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清康熙年间所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咏叹“官声”、“舆论”和“花案”,批判了官场上的种种不良现象,表达了对正直、廉洁的人格的追求。

“官声采于舆论,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这里,作者首先指出官吏的言论要取信于舆论。所谓“舆论”,也就是民间的口碑或舆论。官吏的言论要取信于舆论,就是要求其言行一致,不欺骗百姓,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但现实情况却是相反的,“豪右之口”和“寒乞之口”都不可信,这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腐败现象。

“花案定于成心,艳媚之评与寝陋之评,概恐失其实”。这里的“花案”,是指官员审理案件的过程。作者在这里强调,评定案件一定要依凭事实,不能听任个人主观臆断。而现实中,那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官员,往往只看重个人的功名利禄,不顾及公正廉明,甚至故意歪曲事实,制造冤假错案,以谋取自己的私利。至于那些昏庸无能、毫无主见的官员,他们只会随波逐流,盲目附和他人,根本不会去独立思考,更谈不上为正义伸张。因此,无论是“豪右之口”还是“寒乞之口”,都不会说出真实的话来。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词中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描写,而是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官场上的弊端和社会现象。这种写法既朴素自然,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词中的议论也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形象之中,使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