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云:「日月在须弥山腰。」果尔,则日月必是绕山横行而后可,苟有升有降,必为山巅所碍矣。又云:「地上有阿耨达池,其水四出,流入诸印度。」又云:「地轮之下为水轮,水轮之下为风轮,风轮之下为空轮。」余谓此皆喻言人身也,须弥山喻人首,日月喻两目,池水四出喻血脉流动,地轮喻此身,水为便溺,风为泄气,此下则无物矣。
幽梦影 · 卷三 · 六十三
佛氏云:「日月在须弥山腰。」果尔,则日月必是绕山横行而后可,苟有升有降,必为山巅所碍矣。又云:「地上有阿耨达池,其水四出,流入诸印度。」又云:「地轮之下为水轮,水轮之下为风轮,风轮之下为空轮。」余谓此皆喻言人身也,须弥山喻人首,日月喻两目,池水四出喻血脉流动,地轮喻此身,水为便溺,风为泄气,此下则无物矣。
注释:
- 日月在须弥山腰:指太阳和月亮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腰处,即在天空中的位置。
- 果尔,则日月必是绕山横行而后可:如果这样的话,太阳和月亮只能在山腰处移动。
- 苟有升有降:如果有上升或下降。
- 必为山巅所碍矣:这一定被山顶阻挡住了。
- 地上有阿耨达池:在地上有一个叫做阿耨达(Arunta)的池塘。
- 其水四出:这个池塘里的水四散而出。
- 流入诸印度:流向印度各地。
- 地轮之下为水轮:地下的水轮。
- 水轮之下为风轮:水轮下面的风轮。
- 风轮之下为空轮:风轮下面的空轮。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隐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首先,作者以“须弥山”象征人体头部,用“日月”象征人的两只眼睛。接着,描述了“阿耨达池”的四溢之水比喻血液,而“地轮”下的水轮、风轮、空轮分别代表人体的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这些隐喻生动地展示了人体的生命循环过程。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