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凭虚涧,西风袭布袍。
人烟团渡口,鸟语碎林皋。
云影当秋薄,滩声入夜高。
禅流无砥柱,澜倒日滔滔。

【注释】

白云山居二首 其二:此诗选自《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一·第370页。白云:指青山,即庐山。山居:在山里居住。

落日凭虚涧(jiàn):夕阳斜照在空阔的山谷中。凭,倚靠。虚,空。涧,山间小溪。

西风袭布袍(cì):西风吹着衣服。袭,侵袭。

团渡口,碎林皋(gāo):团团的村庄和稀疏的树林。

云影当秋薄(bó):云的影子像秋天一样稀疏。

滩声入夜高(hǎo):滩上的水声在夜晚显得特别响。

禅流无砥柱,澜倒日滔滔:水流没有障碍,波浪倒映着太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有议论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落日凭虚涧,西风袭布袍”,写诗人站在山巅远眺,只见夕阳西坠,余晖洒向山涧;而秋风劲吹,衣衫猎猎作响。这两句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全诗的起始。“人烟团渡口”四句,写山居景色。“团”,聚集之意。“鸟语碎林皋”,是说树林深处传来鸟儿的啼叫声,十分清脆悦耳。“云影当秋薄,滩声入夜高”,是说傍晚的时候,山间云雾缭绕,仿佛被秋风吹薄了;而到了深夜,又听那江水激石,发出阵阵涛声,更显得响亮。这四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引发联想,抒发感慨。“西风袭布袍”一句中的“袭”字,既写出了秋风扑面而来,又表现了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时的心境。

后四句“禅流无砥柱,澜倒日滔滔”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补充、深化。“禅流”指的是瀑布,“砥柱”指的是岩石,“澜倒”是指瀑布倒挂如翻覆的大浪。诗人以“无砥柱”突出了瀑布的壮美,以“澜倒”形容了水势之大。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瀑布的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此景所产生的豪放情怀。

这首诗是写庐山秋色的佳作。诗人登上山顶,放眼望去,群山连绵,云海茫茫;俯瞰脚下,万壑纵横,溪涧潺潺。他不禁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想象着杜甫当年攀登泰山的情景,自己今日也能领略到这种登临高处,放眼世界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