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曾揖大将军,握手长言,天下尚可为,树臬南交,莫忽韩壅藤峡;
荒裔皆知真宰相,鞠躬后已,中原方底定,芾阴东治,遽成朱邑桐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并加以赏析。“挽左宗棠联”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晚清名臣曾国藩。全诗四句。上联的首二句说:曾经在辕门向大将军拱手行礼,握手长谈,天下还有值得为之奋斗的地方,树立南交藩篱,莫要忽视了韩雍、藤峡的治理;下联的首二句说:边塞荒凉之地都知道真正的宰相,鞠躬后已,中原才安定下来,芾阴东治,迅速成就了朱邑桐乡。此联意在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业。上联赞左宗棠有开疆拓土之志,下联颂其有经邦济世之才。

“辕门曾揖大将军”,指左宗棠曾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读书,当时湖南人称他为“左帅”。曾国藩在《挽左宗棠》中用“将军”来称呼他,这是对他人格和功绩的极高赞誉。“树臬南交”,意思是树立藩篱以防御南方。这里指的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莫忽韩雍藤峡”,韩雍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良将。藤峡是广西桂林一带的一道险关。韩雍善于防守,曾把藤峡守得固若金汤,使敌人不敢轻易进攻,从而巩固了南宋政权。“莫忽韩雍藤峡”,意思是不要忽视韩雍、藤峡的治理作用。“荒裔皆知真宰相”,意思是边疆少数民族都了解真正宰相是谁。“中原方底定”,意思是中原地区才能得到安定。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也是国家的中心地区,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区域,中原地区的安定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芾阴东治”,意思是芾阴是周公旦的弟弟,他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东鲁(今山东曲阜),所以后人称他为“东鲁公”。周公旦辅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在鲁国,故称“东鲁公”。“东治”即“东鲁公”,意为周公旦辅助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鲁国,故称“东鲁公”。这里用来比喻左宗棠。“遽成朱邑桐乡”,意思是迅速成就了朱邑、桐乡两位贤人的功业。“朱邑”是西汉初期的一位良吏,他在任上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得民心。“桐乡”是指桐庐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东汉初年,严子陵曾隐居于此。后世以桐江为桐庐的别称。“桐乡”在这里借指桐庐。

【答案】

上联:曾揖大将军,握手长言,天下尚可为,树臬南交,莫忽韩雍藤峡;下联:鞠躬后已,中原方底定,芾阴

东治,遽成朱邑桐乡。

译文:曾与大将军相见,握手长谈,天下尚有值得为之奋斗的地方,树立南交藩篱,莫要忽视了韩雍、藤峡的治理;

鞠躬后已,中原才安定下来,芾阴东治,迅速成就了朱邑桐乡。

赏析:这首诗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业。上联赞左宗棠有开疆拓土之志,下联颂其有经邦济世之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