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无事不伤神,风物从教又一新。
沙雁隔云将别浦,寒蛩覆业渐依人。
中郎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斫轮。
只有闲情忘未得,柴门还对旧松筠。
秋日感怀三首其三
秋来无事不伤神,风物从教又一新。
沙雁隔云将别浦,寒蛩覆业渐依人。
中郎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斫轮。
只有闲情忘未得,柴门还对旧松筠。
注释
- 秋来无事不伤神:指秋天的到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烦扰,自然让人感到有些忧伤和失落。
- 风物从教又一新:自然景色不断更新,仿佛在告诉人们时间在流逝。
- 沙雁隔云将别浦:大雁飞越云端即将离开河岸,象征着离别。
- 寒蛩覆业渐依人:蟋蟀覆盖着它的事业逐渐靠近人们,这里用蟋蟀来象征人们对生活的依赖和期待。
- 中郎应自怜焦尾:中郎(指文士)应该为自己珍贵的乐器——焦尾琴感到自怜,因为那是他的宝贝。
- 巧匠何堪笑斫轮:技艺高超的匠人被笑话为只会砍木头的工人,表达了对技艺者的轻视和讽刺。
- 只有闲情忘未得:只有在闲暇时才能忘记未得之事,这里的“未得”指未能实现的理想或目标。
- 柴门还对旧松筠:家门前的松树与竹子依然如旧,象征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坚守。
赏析
此诗是秦观在北宋时期创作的组诗作品《秋日感怀》中的第三首。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捕捉了秋日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情感变化。首句“秋来无事不伤神”,表达了当季节更替、万物凋零之时,人们往往因失去而感到忧伤。接下来的诗句“沙雁隔云将别浦,寒蛩覆业渐依人”,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呼应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中多次使用自然元素来象征人物的内心状态。例如,“中郎应自怜焦尾”中的“焦尾琴”,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品,更是文人士大夫情感寄托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美感,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最后两句“只有闲情忘未得”,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可能实现的理想持有开放态度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