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秋堂梦不成,旅人独坐夜凄清。
竹梢露下鹤初警,墙角月明蛩有声。
旧恨每从灯底得,闲情只向笛边生。
谁怜一掬穷途泪,独有陈留阮步兵。
诗句释义及赏析#### 秋夜闻笛有怀
注释: 听到秋天夜晚的笛声,引发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当前的感慨。
赏析: 诗的开头通过“秋夜”和“笛声”营造了一个宁静却带有淡淡忧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被外界的声音所触动的心情。这里的“秋夜”不仅是季节的描述,也象征了一种心境的转变,从繁华转向寂静与思考。
雨过秋堂梦不成
注释: 雨后,秋日的堂上(或曰居处),梦未成。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季景象:雨后的秋日,天气转凉,室内可能因潮湿而显得较为阴暗。梦中的场景未能实现,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或是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旅人独坐夜凄清
注释: 旅人孤独地坐在夜晚,周围环境显得格外冷清。
赏析: 这里使用了“独坐”和“夜凄清”两个词,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孤独无助的情感体验。夜晚通常与孤独、寂寞相联,而“凄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与不安。
竹梢露下鹤初警
注释: 在竹叶的尖端滴落的露水引起了一只鹤的警觉,预示着清晨的到来。
赏析: 通过“鹤初警”这一生动的画面,诗人传达了大自然生物在自然界中微妙变化中的敏感与警觉,以及这种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一种微妙的觉醒感。同时,露水和晨光的结合,也暗示了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带来希望与期待。
墙角月明蛩有声
注释: 月光透过墙角照入,蟋蟀的鸣叫声随之响起。
赏析: “蛩有声”不仅描述了声音的存在,还带有一种秋天特有的寂寥氛围。月亮和蟋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夜晚场景。这声音可能唤起了诗人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或是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认知。
旧恨每从灯底得
注释: 这些旧日的怨恨常常在夜晚的灯光下显现,令人难以释怀。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去的不满与怨恨,可能是由于某种遗憾或失落造成的。“灯底得”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旧恨如何在昏黄的灯光下显现出来,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容易产生反思和内省的时刻。
闲情只向笛边生
注释: 只有在吹笛时,诗人的内心闲情才会涌现。
赏析: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孤独时刻寻找寄托和慰藉的心理活动。笛声成为了他情感宣泄的途径,也是他在异乡他乡找到的一种心灵上的安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也显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谁怜一掬穷途泪
注释: 没有人能够同情我为穷途末路而流下的悲伤之泪。
赏析: 最后两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和绝望。尽管他可能寻求他人的理解和同情,但最终发现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苦楚和心情。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是许多在外漂泊者共有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为脆弱的一面。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从秋夜的寂寥到孤独的夜晚,再到深夜时分的哀愁与无奈,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动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仍保持的一份坚持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