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唱罢浣溪纱,豕圈鸡埘草半遮。
玉茗香消堂不见,晓莺啼上玉兰花。
【注释】
汤遂昌:字显祖,号鹤田,清代诗人(见《清诗铎》卷五),浙江仁和人。
浣溪纱:一种女子的服饰。
豕圈鸡埘:猪圈鸡埘,指家禽。
玉茗:茶名,这里指茶花,因为茶花在冬天开花,所以又称冬茶花、雪里梅。
晓莺:即春莺,指黄莺。
木兰花:词牌名。
赏析:
此为汤遂昌七律一首,写景抒情兼而有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小红唱罢浣溪纱”起笔就点明时令,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使人感到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唱罢”二字又让人想起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名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话既写出了歌女的演唱艺术高超,也写出了观众被其感动的情景。“半遮”,是说草长得很茂盛,遮住了一些东西,给人以朦胧之感,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幽静,从而烘托出歌女的歌声之美。
“玉茗香消堂不见”是第二句,也是全诗的关键之处。“玉茗”,指茶花;“香消”,指花谢花谢花谢花谢花谢花香已逝,“不见”。这是一幅绝妙的画面:在初春的夜晚,一位美丽的歌女在月色下轻轻弹唱着《梅花落》这首曲子。她的嗓音如同梅花般清香,然而随着曲终人散,那美妙的曲子也消失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房内回荡着淡淡的余音,而那满屋的梅花却已经凋零殆尽。
最后两句写天明时分,只见一群黄莺飞上玉兰花枝头鸣叫。玉兰花,又名辛夷、木兰、木笔花等,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季开放黄色花朵,香气袭人。黄莺啼于玉兰之上,似乎在赞美它的美丽。“晓莺啼上玉兰花”这一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清晨景象:一只黄莺在晨光熹微中飞向一株盛开的玉兰树上欢快地鸣叫。
整首诗以歌女的歌唱结束,以黄莺的鸣叫开始,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都是作者亲历过的,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诗的意境优美、清新、淡雅、含蓄,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