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角止鼓停挝,仿佛三条烛影斜。
虚壑阴风啼怪鸟,空堂残月照寒花。
眼光于我复谁在,峰距若人敢尔邪。
垂老弟兄缘底事,今宵沦落共天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同僚蒋艮山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杏花堂与同年蒋艮山守夜有感

城头角止鼓停挝,仿佛三条烛影斜。

城的鼓声已经停止,只剩下风中摇曳的烛光,仿佛三条蜡烛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墙上,这是第一句的意境。

虚壑阴风啼怪鸟,空堂残月照寒花。

空旷的山谷中,阴风吹动着树林,发出奇怪的声音;空荡荡的大厅内,残破的月光映照着冷清的花木,这是第二句的意境。

眼光于我复谁在,峰距若人敢尔邪。

我的目光投向远方,却看不到任何人影;山峰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远,难道有人敢如此放肆吗?这是第三句的意境。

垂老弟兄缘底事,今宵沦落共天涯。

年老的兄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夜我们流落天涯,彼此相依为命。这是第四句的意境。

注释:

城头:城墙上。角止:指城楼上的角楼停止击鼓。挝: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仿佛三条烛影斜:比喻灯光下的景象。

虚壑:空荡荡的山谷。

阴风、怪鸟、残月、寒花: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

眼光于我复谁在:意指诗人找不到任何知己。

峰距:山峰之间的距离。

垂老:年纪已老。

沦落:陷入困境,流落。

今宵:今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楼上的鼓声停止了,只剩下风中摇曳的烛光,空荡荡的山谷中的阴风和怪鸟的叫声,以及残破的月光照在寒花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同僚蒋艮山的怀念之情。诗人的目光投向远方,却看不到任何人影,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的兄弟之间的纷争感到困惑,以及他们现在流落天涯,彼此相依为命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