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围一隙存,火攻石垒了残魂。
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
毋为所愚常自裕,得行其诈顾君恩。
翻言抚局轻挠败,嫁祸旁人入狱门。
【注释】
①陈总督奇瑜:即明代著名抗倭名将陈于廷,字廷瑞,号奇瑜。
②四面山围一隙存:四周的山都环绕着这个空隙。四面,指周围。
③火攻石垒了残魂:用火攻的方法炸毁了石垒。残魂,指残破的军队。
④忽怜阱虎能摇尾:突然同情起那些被困住的老虎,它们还能摇尾巴。
⑤如惜园葵不拔根:就像爱惜那花园中的葵花一样,不愿把它的根拔掉。
⑥毋为所愚常自裕:不要被敌人的计谋迷惑而自得。
⑦得行其诈顾君恩:能够施展自己的阴谋,以报答君主的恩德。
⑧翻言抚局轻挠败:却反过来说,抚局是轻率地破坏了局面。
⑨嫁祸旁人入狱门:把灾祸转嫁给他人,使别人陷入牢狱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明末农民起义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故事。全诗八句,前三联描写了东南沿海人民英勇抗击倭寇,最后一句写出了倭寇的诡计,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倭寇的愤慨和对明朝统治者的谴责。
前四句描写了东南沿海人民抗击倭寇的情景,“四面山围一隙存”写的是东南沿海的地势险要,只有一条狭窄的缝隙可以逃生;“火攻石垒了残魂”写的是倭寇用火攻的方法炸毁了石壁,使得残存的军队失去了斗志;“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写的是倭寇虽然被困,但仍有希望,像园中的葵花一样,即使被拔掉了根,也能再长出来,表达了作者对敌人深深的同情和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惋惜。
后四句写了倭寇的诡计和明朝统治者的错误决策。“毋为所愚常自裕”写的是明朝统治者不能辨别真假,被敌人欺骗了;“得行其诈顾君恩”写的是倭寇能够利用明朝皇帝的恩赐来实施他们的阴谋;“翻言抚局轻挠败”写的是倭寇故意挑衅,使得战争形势恶化;“嫁祸旁人入狱门”写的是倭寇将战乱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导致无辜者受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南沿海人民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对敌人深深的痛恨。同时,通过对明朝统治者的错误决策的讽刺,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