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盈郊着脚难,平台召对漏声残。
老夫泪向君前落,诸将兵从壁上观。
身与山河归浩劫,家无血肉敛空棺。
事闻嗟悼恩犹格,恤典寥寥祭一坛。

【注释】

孙太师:指李德林,字承宗,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市)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因与杨国忠不和而受排挤,被贬为台州刺史。肃宗即位后,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学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

烽火盈郊着脚难:战火连天,到处是逃难的人。盈:满。烽: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着脚难:形容战乱时人们无处可逃。

平台召对漏声残:在平台上召见大臣讨论国事,漏壶中的水已经流尽。

老夫泪向君前落:我老泪纵横,无法抑制。

诸将兵从壁上观:众将领站在墙壁上观看战事。

身与山河归浩劫:自己已与国家的山河一道遭受了浩劫。

家无血肉敛空棺:家中没有亲人,只有空空的棺材。

事闻嗟悼恩犹格:听到这样的消息,感叹惋惜。

恤典寥寥祭一坛:朝廷对此事的赈济非常稀少,仅在祭祀坛场进行一次。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时的诗,作者借李德林之死,抒发了他对唐王朝覆亡的悲痛之情。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平仄相对,音韵和谐,是唐代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烽火盈郊着脚难,平台召对漏声残”,描写了当时战火四起,百姓四处逃窜的情景。烽火遍地,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战火连天,人们无处可逃,只能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无比凄凉和绝望。

颔联“老夫泪向君前落,诸将兵从壁上观”,进一步描绘了当时战乱的场景。老人们泪眼模糊地看着战场上的厮杀,士兵们却在一旁观看,无动于衷。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颈联“身与山河归浩劫,家无血肉敛空棺”,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覆灭的悲痛之情。他觉得自己已经与这个国家的山河一起遭受了浩劫,家中没有亲人,只剩下空空的棺材。这种巨大的悲痛让人难以承受。

尾联“事闻嗟悼恩犹格,恤典寥寥祭一坛”,则是对朝廷的讽刺和批评。朝廷虽然知道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赈济灾民。只是简单地举行了一场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平安。这种漠视人民疾苦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的场景和表达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和一个深受其害的普通百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