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国事不须争,东阁郎君尚世情。
酒沐元衡何遽怒,草为林甫俨如生。
战场痛哭文沽祸,鼓吏清狂擅骂名。
至竟覆巢完卵少,九泉二子亦从行。
沈忠悯炼
无关国事不须争,东阁郎君尚世情。
酒沐元衡何遽怒,草为林甫俨如生。
战场痛哭文沽祸,鼓吏清狂擅骂名。
至竟覆巢完卵少,九泉二子亦从行。
注释:
- 无关国事不须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事情与国家大事无关,不值得争夺。
- 东阁郎君:指唐代诗人沈亚之的字号“东野”和“阁老”,这里用来代指沈亚之。
- 尚世情:仍然保持着世俗的情感。
- 酒沐元衡:元衡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曾任翰林学士,因醉酒后失礼而被贬。这里可能指的是对元衡的讽刺。
- 草为林甫俨如生: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字嘉正)的字号,这里用草来形容他的样子好像活着一样。
- 战场痛哭文沽祸:在战场上痛哭并不能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
- 鼓吏清狂擅骂名:指一些官员狂妄自大,喜欢乱发议论而得罪人。
- 至竟覆巢完卵少:最终导致鸟巢被毁,小鸟无处栖息。比喻国家的灭亡,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免。
- 九泉二子亦从行:九泉是指死后的世界,二子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和另一位友人。这句诗意味着两位朋友也会随着作者而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东阁郎君和元衡、林甫等人的行为,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同时,诗歌也反映了社会现实,指出了一些官员的狂妄自大和乱发议论的行为,提醒人们要警惕这些不良现象。最后,诗歌以鸟巢被毁、小鸟无处栖息的比喻,表达了国家灭亡的痛苦和悲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悲剧的无奈和悲叹。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历史感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