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图营阵最分明,规复三年事可成。
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
一腔东市朝衣血,三面黄河战鼓声。
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
【注释】:
- 曾襄悯铣:曾襄,即曾襄敏,唐代人。曾襄敏是中书舍人,与宰相李绅有矛盾,李绅弹劾曾襄敏,贬他为道州司马。曾襄敏作此诗以自喻。
- 八图营阵最分明:八图营阵,即指唐朝的八镇、八关等防御设施,用以防守边疆。
- 规复三年事可成:规复三年,即收复失地。
- 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裴度、李晟都是唐朝名将。裴度是宪宗朝宰相,李晟是德宗时名将。
- 一腔东市朝衣血,三面黄河战鼓声:一腔血泪,形容战争的惨烈;三面战鼓,形容战争的激烈。
- 游牧从兹沦异域:游牧,即放牧。从此沦落到异域,指被侵略者侵占的土地。
- 伤心莫问受降城:受降城,即唐朝边塞上的一座城池。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当时曾襄被贬到道州当司马,他在任上作此诗表达自己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
首句“八图营阵最分明”,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战略布局图,表现了作者对于收复失地的决心。第二句“规复三年事可成”,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信心。第三句“裴度不能邀帝断,李晟竟自负天生”,则是指当时的两位著名将领,都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使命。这一句既表明了当时政治形势的严峻,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位杰出将领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悲壮性的深刻描写。“一腔东市朝衣血,三面黄河战鼓声”、“游牧从兹沦异域”、“伤心莫问受降城”等诗句,都是对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痛苦的深刻揭示。这些诗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和谴责,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它既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强烈的现实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