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八月秋风起,长安门巷秋如水。
闺中思妇罢鸣筝,一夜伤心千万里。
前年荡子去从军,消息关山总不闻。
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
平沙猎猎吹枯草,碣石霜飞寒信早。
铁衣银碛苦思家,红粉空房愁远道。
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
玉箸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
青漆楼头雁初度,天寒梦断金微路。
龙堆战士几人还,马革游魂竟何处?
城西一带素车归,白骨沙场半是非。
昨夜深闺犹记忆,开箱还捣旧征衣。
【注释】
闻砧曲:闻砧声而作诗。
长安:古都,今陕西省西安市。秋风起:秋天来临。
长安门巷:指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也泛指京城。秋如水:像水一样流淌。形容秋天的景色清冷、凄凉。
闺中思妇罢鸣筝:闺房中的妇女停止弹奏筝曲(因为听到远处传来的军鼓和号角声)。
荡子:丈夫。
关山总不闻:总是听不到边关山上的消息。
黄龙塞上:在今辽宁省西部一带。愁云断:战乱停止,愁云散去。
丹凤城边:位于今陕西商县西北凤凰山脚下。落叶纷:落叶纷飞。
平沙猎猎吹枯草:大风吹动枯草沙洲上的声音。碣石霜飞寒信早:北风从碣石吹来,霜冻来得早。这里用“碣石”暗写边地。
铁衣银碛苦思家:身穿铁甲的将士思念家乡。
红粉空房愁远道:美丽的女子独守空房,为远征的丈夫担忧。
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乌鸦啼叫凄凉,傍晚寒风阵阵传来砧声。四处都感到迷茫。
玉箸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手中玉筷子随着声音时断时续,月光照着影子忽高忽低。
青漆楼头雁初度,天寒梦断金微路:青黑色的楼头,南飞的大雁刚过秋季,天很寒冷,梦也中断了回乡的路。金微,即金庭,在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北。
龙堆战士几人还,马革游魂竟何处?:龙堆,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战士几人能回来?马革裹尸的人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龙堆,即龙城,在今甘肃武威县西南。
城西一带素车归:城西边有一片白骨,是阵亡将士的遗骸。
半是非:一半是战死者,一半是负伤的。
昨夜深闺犹记忆,开箱还捣旧征衣:昨晚还记起闺中的妻子,打开箱子捣碎出征时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征夫久戍不归的诗。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抒发了对久戍将士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同时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怨愤情绪。
首联点出地点与时间,以秋风起暗示时值深秋,长安城门附近一派萧条景象。“秋”字下得沉重,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颔联写征人妻子因丈夫久戍不归而感到孤独痛苦。“罢”字表明她的心情已由期待转为失望。一个“罢”字,既写出了妻子内心的悲酸,又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颈联写征人妻子听到军中的战事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忧愁。“关山总不闻”四字,既表现了边地战事的频繁,又暗示了战事的残酷性。“愁云断”三字,形象地描绘了战事平息后的阴霾散去的景象,使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宁静。
尾联写妻子看到战场上的荒凉景象后,内心充满了悲伤。“天寒”二字,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暗示了战事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梦断”二字,则表现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她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将战场的战争场景与家庭的生活场景进行对照,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同时,通过对妻子的内心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此外,本诗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