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中自有鬼神,倘鉴余少昧天良,甘为一钱誓死;
公堂上谁非父母,最怜尔难宽国法,苦从三木求生。
《栖霞县署堂联》是清代诗人严保庸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更在思想内容和哲理深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并附上注释、译文以及赏析:
- 暗室中自有鬼神,倘鉴余少昧天良,甘为一钱誓死:
- 暗室中的鬼神:这句话意味着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存在鬼神的存在,暗示着人的行为可能影响或被鬼神所感知。
- 倘鉴余少昧天良:意指如果上天能洞察我的良心是否纯正,即我是否真诚地对待他人与事物。这是一句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自我反省的态度。
- 甘为一钱誓死:表示为了一点钱,愿意发誓至死不渝,表现出一种极端的忠诚或牺牲精神。
- 公堂上谁非父母,最怜尔难宽国法,苦从三木求生:
- 公堂上的人们都是父母:这句话强调了人在公堂上的角色,每个人都是其家庭的代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 最怜尔难宽国法:表达了对那些因法律而受苦的人的深切同情,即使面对严苛的法律制裁,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无辜和痛苦。
- 苦从三木求生:这里的“三木”指的是古代囚禁犯人的刑具,即脚镣、手铐和枷锁。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信仰,不放弃生的希望。
严保庸的《栖霞县署堂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表达。通过对这副对联的解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还能够从中领悟到作者对于人生、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