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一夜悲骚屑,万木萧疏晚秋节。
白云在天郁不流,梧桐半死芙蓉折。
画堂张宴鼓青丝,霓裳六么相间之。
美人二八颜如玉,目成心许恨别离。
怅别离兮可奈何,我今作歌为君歌。
【赏析】
此诗写秋夜离别。开头四句点明时间,渲染气氛。“悲骚屑”的寒风,吹落万木萧疏的秋节,使秋天显得更凄清。接着描写室内宴乐场面。“画堂张宴”,“画堂”,华美的客厅;“青丝”,即《诗经》中的《青丝》,这里指弹琴。诗人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宴乐图景,但其中却透露着离情别绪。这四句诗,虽然描写的是宴会上的欢乐场面,但是这种欢快的场面却与前面所写的凄凉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五、六句,从室内转到室外。“梧桐半死芙蓉折”,是说梧桐树枝干已经半死,荷花凋零折断,形象地写出了秋深天气的萧瑟和景物的凋零。这两句诗既写了自然景象又寓含着人的情意,它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对人事的感慨,同时也暗示出自己的处境。“郁不流”的白云,在苍茫的天空中徘徊,没有飘流的趋势,它与“梧桐半死芙蓉折”的景象相呼应。
接下来八句,由室内转向室外。“画堂张宴”本是欢娱之事,但是因为美人迟暮而心灰意懒,所以诗人便借“画堂张宴”之机会,以音乐为媒介,向美人倾诉衷曲。“画堂张宴鼓青丝”写宴乐场面,“霓裳六么相间之”写乐曲,都是实写,但其中却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二八”两句,写美人出场,写其美貌,写其情态。“二八”指的是女子年龄,“颜如玉”写美人容颜美丽如美玉,“目成心许恨别离”则表明她内心有爱慕之情,但又因被情人抛弃而怨恨,因而只好“怅别离兮可奈何”。这里的“怅”字,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我今作歌为君歌”,诗人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了自己的感情变化。这一结尾,使前面的抒情与后面的抒情融为一体,也使整首诗更加完整。
这首诗通过描写宴会场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优美,音调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