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无余帛,外无余财,诸葛清操,请徵遗表语;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希文所志,自做秀才时。

我们来逐一分析这首诗的每句内容及其含义。

  1. 挽张之洞联:这是一首对联形式的诗歌,通常用于表达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挽”指的是吊唁,而“张之洞”则是清代的一位著名官员。
  2. 内无余帛,外无余财: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表达了一种清贫或者节俭的生活态度。在古代,“帛”是一种丝织品,常用于祭祀或赏赐,因此这里可能是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供浪费。
  3. 诸葛清操,请徵遗表语:这句中提到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诸葛孔明以其清廉和高尚的节操闻名,这里提到“请徵遗表语”,可能是指请求朝廷征召自己的遗表(即辞官归隐时上奏给皇帝的奏疏),表达自己愿意为国为民奉献终身。
  4.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反映了一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这种思想在古代被视为政治家的美德,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5. 希文所志,自做秀才时:这里提到的“希文”很可能指的是明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杨慎(字升庵)。杨升庵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志向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章应当与时代相适应,诗歌应当为现实服务。这里的“自做秀才时”可能是指在杨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情和才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人。

这首诗通过赞美张之洞的清廉和为国家担忧的精神,以及对杨慎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志向的赞扬,展现了古人对于忠诚、责任、奉献和学识追求的崇高品质。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