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娟娟映画楼,昔年有客畅遨游。
枇杷何处寻门径,芍药谁来作蹇修。
千古桥梁称万里,一江风雨似三秋。
浣花纸上桃花色,留与诗人寄唱酬。
薛涛井
翠竹娟娟映画楼,昔年有客畅遨游。
枇杷何处寻门径,芍药谁来作蹇修。
千古桥梁称万里,一江风雨似三秋。
浣花纸上桃花色,留与诗人寄唱酬。
注释:
- 翠竹娟娟映画楼:形容井边绿竹挺拔,映照在画楼之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昔年有客畅遨游:指的是过去有人在此游览、畅谈。
- 枇杷何处寻门径:询问枇杷在哪里可以采摘。
- 芍药谁来作蹇修: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 千古桥梁称万里:形容这桥历史悠久,横跨万里。
- 一江风雨似三秋:形容江上风雨交加的景象,让人感觉时间仿佛过了三个秋天一样漫长。
- 浣花纸上桃花色:指用笔墨在纸上描绘的桃花色彩。
- 留与诗人寄唱酬:意为将这首诗留给诗人,让他们在诗中回应或赞美自己的创作。
赏析:
这首诗以薛涛井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中的“翠竹娟娟映画楼”,形象地展现了井边的绿竹与画楼相映成趣的景象。而“枇杷何处寻门径”则表达了诗人对采摘枇杷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寻找出路的无奈。
接下来的诗句,“千古桥梁称万里”,“一江风雨似三秋”,则是对薛涛井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通过这些描述,诗人展现了薛涛井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具体。
最后一句“浣花纸上桃花色,留与诗人寄唱酬”,则是诗人的一种情感表达。这里的“桃花色”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或者某种美好的事物。而“留与诗人寄唱酬”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回应。
这首诗通过对薛涛井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