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曾行十月中,南临六诏此间通。
地偏尚有三苗种,吏隐堪招八桂丛。
拜石有心追米老,移山无力逊愚公。
羁縻休说唐时郡,僰道多年不伏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解释:
- 诗句翻译:
- 捧檄曾行十月中,南临六诏此间通。
(捧檄曾行)指的是我手持公文去办事,(十月中)指十月份。
- 地偏尚有三苗种,吏隐堪招八桂丛。
地方偏僻仍有三苗的残余,官员隐居可以聚集八桂的英豪。
- 拜石有心追米老,移山无力逊愚公。
(拜石有心)是指我对石头敬仰之心,(移山无力)表示自己没有力量改变。
- 羁縻休说唐时郡,僰道多年不伏戎。
(羁縻休说)是不要提过去的羁縻政策,(僰道多年不伏戎)指僰道多年来不受外族侵扰。
- 关键词注释:
- “协州岁暮书怀”:这里的“协州”,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时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协州(或其所在地)的岁末时的感慨。
- “步陆古山刺史原韵”:步陆古山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历史遗迹的名称,而“刺史原韵”则表明这是一首模拟古代刺史诗歌风格的诗作。
- “十月中”:这里特指十月份,是古代文人出行的时间,常以季节作为时间背景来表达情感。
- “三苗种”与“八桂丛”:三苗和八桂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国家,这里用来象征不同的地域或文化群体。
- “拜石有心”与“移山无力”: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羁縻”与“僰道”:“羁縻”是一种古代的政治策略,而“僰道”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暗示了某种政治或文化上的影响。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境变化。从早期的旅行经历到晚年的沉思,诗人的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激昂到现在的平静。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过去和现状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