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声催晓梦回,新妆绣幕宝奁开。
闲将花鸟收针谱,春色都归指上来。

【注释】

  1. 梁燕:指燕子,因为梁上燕子筑巢而得此称。
  2. 晓绣:即晓时刺绣。
  3. 宝奁(lián):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此处泛指镜匣。
  4. 闲将:随意拿起。花鸟:这里指绣品中绣的图案,多是花鸟。
  5. 春色:春天的美好景色,借指绣品中的花纹色彩。指上来:指缝纫针线上的花纹。
    译文:
    燕子在梁上呢喃,唤醒了清晨的梦。新妆的女子打开宝匣,绣着精美的屏风。随手将花鸟的刺绣拿起来,春色都凝聚在了针尖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闺房女子刺绣的情景来抒发诗人的感情。首句以燕子声催梦醒起兴,次句写女子开妆,三、四句写女子绣花的情景,最后两句写女子绣出的春色。全诗构思精巧,用语简练,意境优美,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生动画面。
    首句“梁燕声催晓梦回”,是说屋梁上燕子呢喃的声音把女子从梦中叫醒。这一句既点明时间,又为下面写女子开妆作准备。第二句“新妆绣幕宝奁开”,是说女子醒来以后就打开了梳妆台的镜子,开始整理自己的头发和衣服。第三句“闲将花鸟收针谱”,“闲”字用得好,它不仅表明女子起床后心情悠闲,而且写出了她对刺绣的爱好,对刺绣的兴趣也正表现在她能随心所欲地拿起针线来绣出自己喜爱的花样。“收针谱”说明她正在细心地绣制,而“闲”字则表现她的心情轻松愉快,没有什么事情来打扰她。第四句“春色都归指上来”,是说女子在绣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春色全都绣进了针线里。“指上来”,是说她手指上的花纹随着春色的流动而流动,好像春色都从她的手指流到绣品上去了。这一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首诗歌的中心所在。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意境优美。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动作和环境描写,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善于捕捉细微之处,表现出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特别是诗中所写的景物,都是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但它们一经诗人的精心描绘,却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