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十余万言,此后更增几许;
上寿百有廿岁,至今才得半云。
【注释】
著:写作。
寿联:祝词。
上寿:生日。
百有廿:一百八十岁。
【赏析】
用“著书”、“增几许”与“寿百有廿岁”,“得半云”作对比,赞美了李慈铭的学问渊博、著作丰硕。
著书十余万言,此后更增几许;
上寿百有廿岁,至今才得半云。
【注释】
著:写作。
寿联:祝词。
上寿:生日。
百有廿:一百八十岁。
【赏析】
用“著书”、“增几许”与“寿百有廿岁”,“得半云”作对比,赞美了李慈铭的学问渊博、著作丰硕。
【注释】 著:写作。 寿联:祝词。 上寿:生日。 百有廿:一百八十岁。 【赏析】 用“著书”、“增几许”与“寿百有廿岁”,“得半云”作对比,赞美了李慈铭的学问渊博、著作丰硕
缪仲英是清代诗人。 缪仲英,字焕章,号云樵,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他的一生虽然并不显赫,但在诗歌创作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他与著名文人徐松交往甚厚,在诗歌艺术上得到了查慎行的指导,并留下了《三朝北盟汇编节要》、《云樵诗话》和《云樵诗草》等著作。 缪仲英的生平事迹并不多见于史书记载,但通过其诗歌作品可以窥视一二。他在诗歌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社会的独特见解
四书对 施于四体;执其两端。 注释解释: 四体:《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四个步骤。 执其两端:执持两端,即抓住事物发展的对立面。 赏析: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通过自我修养达到道德和事业的成功。这首诗反映了儒家的修身之道,即在追求个人完善的过程中,应把握事物的两端,避免偏颇
原泉混混,维石岩岩。 注释:泉水潺潺,山石坚硬。 赏析:诗人以四书为题材作对子。“四书”是指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书。诗的前两句,作者以水喻学,写学无止境;后两句,作者以石喻志,写坚定不移。全诗表现了作者学习上永不满足、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注释】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子曰:孔子说。忠矣,忠诚了。 书云:书上说。孝乎,孝顺啊。 【赏析】 这是对“四书”中两篇文章的引用。 《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孝经》中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仁德的人,自己希望站得住脚,也希望别人能站得住脚;自己希望通达,也希望别人能够通达) “四书”是儒家经典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方望子入黄山修炼的关切与期望。 “诗成当代说方干”,这里的“诗成”可以理解为诗歌已经完成或创作完成,而“方干”则是唐代的诗人,这里可能是在提到方望子已经创作了一首诗。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对方望子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第二句“何事辞家久不还”,这里的“辞家”是指离开家乡,而“久不还”则表示长时间没有回来。整句的意思可能是在询问对方为何离家如此之久
注释: - 过瓢隐探愚公未回 - 过瓢隐: 探访瓢隐的山中居所 - 探愚公: 探访愚公的故事,比喻隐居的生活 - 未回: 尚未归来 - 别疑经岁久,荏苒一春过。 - 别疑: 怀疑,疑惑 - 荏苒:时间流逝的样子 - 一春过: 春天过去 - 但恐闲时少,还怜去日多。 - 但恐: 担心 - 闲时少: 空闲的时间少 - 去日多: 离开的日子多了 - 门开蛛脱网,帘卷燕投窝。 - 门开: 门打开 -
【注释】 1. 远客:离家很远的客人。 2. 闲无事:没有事做。 3. 野店:野外的小旅馆,供路人投宿。 4. 三月酒:指春社时的祭酒。春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节日。 5. 七里半塘花:指山塘边美丽的景色。山塘在江南一带是一种人工开凿的湖池,水深不深,四周绿树环绕,风景如画。 6. 梵阁衔斜照:梵阁(即佛塔)上挂着斜射的阳光。梵阁是佛教寺院中的建筑,通常有钟鼓楼。 7. 溪云结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