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胡为而生、胡为而死,难索解人,平居志在千秋,有血性,有心肝,求于今时曾见几;
我言之则听、谏之则从,可云知己,此后身谁与属,将安放,将安仰,每思旧德益潸然。
【注释】
张百熙:清末大臣,曾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发起戊戌变法。联:指挽联。难索解:难以理解。平居志在千秋:平日的抱负在于万古流芳。血性:刚毅的性格。心肝:比喻真诚之心。求于今时:希望在今日能有所成就。几:同“机”,机会。我言之则听、谏之则从:我说话他就听从,我进谏他就能采纳。可云知己:可以说他是知己。此后身谁与属:以后还有谁能与我共同承担呢?将安放:将如何安排?将安仰:将如何仰望?旧德:以前的恩德,这里指对国家的忠心耿耿。潸然:眼泪流下来的样子。
【赏析】
张百熙是光绪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曾与谭嗣同等人一起发动过维新变法,后因失败而遭贬斥和囚禁。作者挽诗中赞扬张百熙有血性、有心肝,并称赞他在政治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正直和忠诚。作者还表示,自己能够听到他的建议并接受他的劝谏,可以说是他的朋友知己。最后,作者感慨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只能默默地为国家效力。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