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光未必协天时,月令徒教纪地支。
三百六旬拘一格,不如桐叶闰犹知。
【注释】
历法:古代历法。年光未必协天时,指历法不一定能与节气相合;月令徒教纪地支,意思是历法中只规定了地支的纪时,却没有月令(即节气)的规定。三百六旬拘一格:一年有360天。三百六旬指农历的一个周期为360天。三百六旬拘一格,意思是在一年的360天中,只能有一个节气。不如桐叶闰犹知:意思是说,不如用桐叶书闰的办法,让闰月更精确一些。因为桐叶书闰是古代的一种历法,其原理是将闰月安排得更为精准。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历法与节气的关系。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历法并不总是与节气相符的观点。这里的“年光”指的是一年的时间,而“天时”则是指自然的节气。诗人认为历法并不能总是与节气保持一致,有时候会出现偏差。接着,第三、四句进一步指出,在一年的360天内,只有1个节气是固定的,而其余的节气则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确定。最后一句则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认为桐叶书闰的方法比单纯的历法更加精准。整首诗通过对历法与节气关系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历法准确性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