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射策初即陈时政,其遗疏内尤念民艰,谠论忠言,与苏子瞻陆敬舆并读;
有数大事足当人心,无八百桑可称家产,丰功亮节,殆韩魏公武乡侯一流。
【注释】
于:指张之洞;射策,古代科举考试的程式之一。初即陈时政,遗疏,旧时奏章的别称。念民艰,忧国忧民的苦衷。谠论、忠言,正直的议论。苏子瞻,苏轼。陆敬舆,陆游。数大事,指张之洞在政治、军事上的大作为。丰功亮节,指他的政绩和气节。韩魏公,即张浚,武乡侯,指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张之洞的丰功亮节,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句:
一、“于射策初即陈时政,其遗疏内尤念民艰”。
这是说张之洞初入仕时即上书陈述时事政治,他的遗书内也常记念国家之忧患,关心百姓疾苦。射策,是科举时的一种考试形式,张之洞初入仕时即能上书陈述时事政治,说明他学识渊博,思想敏锐,有远大的抱负。遗书,是指他给皇帝的奏章。尤念民艰,尤,特别的意思。念民艰,即念及百姓疾苦。这两句诗赞颂了他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大志和为民造福的功绩。
二、“有数大事足当人心,无八百桑可称家产”。
这是他对自己一生事业的评价。数大事,指他在政治、军事上所做出的几件大事。足当人心,足以让民心归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足以令天下人信服。八百桑,指八百里秦川一带,这里泛指中国西北地区。无八百桑可称家产,意谓他治下的百姓生活富裕,没有贫困之虞。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张之洞治国安民的政绩的肯定。
三、“丰功亮节,殆韩魏公武乡侯一流”。
这是对张之洞的人品的评价。丰功亮节,指其政绩显赫,品德高尚,光明磊落。韩魏公,指张浚,他是宋神宗时的名臣。武乡侯,指东汉名将马援,他曾被封为“伏波将军”,因平定交趾有功封武乡侯。这两句诗赞美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