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斯民于危难之秋,火热水深,克安庆,复金陵,赈山西,功德盖寰区,岘首同悲,岂让羊公碑坠泪;
撑大业于门庭以内,乾旋坤转,兄文正,弟靖毅,侄惠敏,勋名齐日月,长城又坏,只余漫叟颂中兴。
【注】
①救斯民:拯救百姓。②克安庆:攻克了安庆。③复金陵:收复了南京。④赈山西:救济了山西。⑤岘首同悲:岘山是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的墓地,他在临终前曾留下遗嘱,要求葬身之地不要离江岸太远,并嘱部下在墓前立石,上面刻上“天下太平”四字。⑥羊公碑:指羊祜的墓碑。⑦撑大业:支撑起国家大事。⑧乾旋坤转:乾坤,指天地。乾、坤,指天地间的阴阳。⑨兄文正:指曾国藩的哥哥曾国荃,他曾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职。⑩弟靖毅: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他曾官至浙江按察使。⑪漫叟颂中兴:漫叟,指曾国藩的老师唐鉴。他曾任礼部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⑫长城:这里泛指国家的军事力量。
【译文】
拯救民众于危难之秋,火热水深时,攻克了安庆,收复了南京,赈济了山西。功德盖住全中国,岘首山和岘山一样悲痛,岂让羊公碑下有泪滴;
支撑起国家的大业,乾坤之间转动旋转,哥哥曾国荃,弟弟曾国葆,侄子曾惠敏,勋名比日月还高,但长城又坏了,只剩下我一人赞美中兴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藩挽联中的一副,它以对仗的形式歌颂了其兄曾国荃的丰功伟绩和不朽业绩:“救斯民于危难之秋”,指的就是曾国荃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攻克天京(今南京),消灭了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洪秀全。曾国荃在攻克南京后,曾写下《题金陵王气图》一诗,其中有句云:“江南草木亦英雄,谁与君看取盛衰?”这两句表明他对于自己功绩的自豪和自负。
第二联“匡扶社稷,干戈戢。”是指平定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荃继续辅佐清王朝巩固国家政权,曾国荃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联“德泽被寰区。”“寰”通“寰瀛”,“区”指四海,寰区,即全国。曾国荃治理国家,恩泽遍及全国,为后世所称颂。
第四联“门庭内撑大业,江山外护重围。”“重围”是指清政府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曾国荃在处理这些矛盾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联“一门兄弟皆英烈,满院子孙尽圣贤。”曾家一门兄弟都在军务和国家事务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满院子孙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既是对其家族的一种赞扬,又是对其个人的一种肯定。
最后一句“只留漫叟颂中兴。”“漫叟”是指唐鉴。唐鉴是曾国藩的老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经担任过礼部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等职,为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被贬谪到湖南长沙。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