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草淡绿。
翩翩荡前席。
一带柳条,也似愁人,春初为客。
笑脸迎风濯晓露,夹道舞、着鞭无力。
过黄河、岸隔三春,旅同寒食。
愁消释。
凭酒力。
闷堆积。
成诗癖。
且索米长安,携琴辇下,遥指五云凝碧。
询及卿家有痴叔,蓬户远与京华隔。
问何日归来,漫重寻泉石。
【注释】
帝台春:词牌名,此曲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另有单调、六言体、小令等变格。上阕首句起韵,中三句一韵,下三句又一韵。
新草淡绿。
新长出的青草呈现出淡淡的绿色。
翩翩荡前席。
翩翩地荡漾在前席上。
一带柳条,也似愁人,春初为客。
一条柳带,也像忧愁的人一般,春天初来时还是客人。
笑脸迎风濯晓露。
带着笑容迎着早晨的露水洗涤。
夹道舞、着鞭无力。
在大道上欢快舞蹈着,却因力不从心而使马鞭无力。
过黄河、岸隔三春。
越过黄河,隔着三个春天。
旅同寒食。
旅途与寒食节一样漫长。
愁消释。
心中的忧愁已经消除了。
凭酒力。
凭借酒的力量。
闷堆积。
心中的郁闷如同堆积起来。
成诗癖。
养成写诗的习惯。
且索米长安,携琴辇下,遥指五云凝碧。
暂且索取粮食到长安,携带琴声在车下,遥指那五颜六色的云雾凝聚成碧玉色。
询及卿家有痴叔,蓬户远与京华隔。
询问你们家中有痴叔,你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离繁华的京城很遥远。
问何日归来,漫重寻泉石。
问何时回家啊,我随便再寻找一些泉水和山石来陪伴自己。
【赏析】
《帝台春·送原白侄北上》是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作品,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冬,词人送别友人原白侄北行赴任,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前途的关切。
“新草淡绿”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送别之由。“新”者,刚刚之意;“淡绿”者,颜色浅淡如绿。“新草”即初生之草,“淡绿”即初显生机之翠。这一句以清新的色彩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的图景:嫩草青青,微风吹拂。“新草”点明了季节,表明送别的时刻正处在春天。“翩翩荡前席”,形容原白侄上车前,其举止轻盈,仪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也似”两句,写原白侄之离去给作者带来的惆怅。“也似”二字,把原白侄与作者之间的感情联系了起来,仿佛原白侄也感到了离别的痛苦。“春初为客”,说明原白侄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外地任职。“愁人”、“客”,既写出了原白侄的身份处境,又表现了作者对他离别的同情。
词人描写原白侄在途中所见所感。“笑脸迎风濯晓露”,写的是原白侄在车上面对风露笑盈盈的神态。“夹道舞,着鞭无力”,写的是原白侄在大道上行得很慢,以至于马鞭失去了应有的力量。这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把原白侄的憨态和路途的艰辛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过黄河、岸隔三春”两句,写旅途之遥远,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生活的不易。“旅同寒食”,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寒食”来指代清明节,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这两句不仅点出了时间,而且暗示了生活之不易。
词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愁消释”三句,写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愁消释”,意味着朋友即将摆脱困境;“凭酒力”,“凭”,依靠的意思;“酒力”,即酒精之力,这里指酒能解愁,寄希望于友人能够排遣忧愁;“闷堆积”,指内心的郁闷如同积压的货物一样难以散去。这四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关怀和祝愿。“成诗癖”一句,则是词人在送别之际的一种特殊心态——养成写诗的习惯。“且索米长安”,意思是说现在不如先去长安谋生,然后再回来。“携琴辇下”,则是指自己会带着琴去长安。“遥指五云凝碧”,意即仰望天边的彩云,它们似乎凝结成了碧玉色。这是词人对自己美好前程的祈愿和憧憬。整首词情真意切,婉转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