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顾亭林于辇毂有私祠,学别官师同俎豆;
继李合肥以铜范为遗像,功标文武各峥嵘。
注释:犹顾亭林于辇毂有私祠,学别官师同俎豆;
继李合肥以铜范为遗像,功标文武各峥嵘。
张百熙(1847-1907),字子雄,安徽庐江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教育家,曾任清政府工部尚书、国务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职。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表达了对张百熙的哀悼之情。诗中提到了亭林和合肥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顾炎武和李泌。亭林即顾炎武,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著有《日知录》等作品。合肥则是李泌,他曾任唐朝宰相,因功封魏国公,故称李魏公或合肥李相。
“犹顾亭林于辇毂有私祠”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皇帝所在的辇毂城,仍然建有亭林先生(即顾炎武)的私人祠堂。这句话表达了对顾炎武的怀念之情,即使他的遗体已经安葬,但人们仍然纪念他。
“学别官师同俎豆”这句诗的意思是:学习上与老师的关系如同祭祀时摆放的祭品一样亲密无间。这句话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继李合肥以铜范为遗像”这句诗的意思是:模仿古代李泌的做法,用铜模铸成他的肖像,作为对李泌的纪念。这句话表达了对李泌的崇敬之情,认为他的事迹值得效仿。
“功标文武各峥嵘”这句诗的意思是:功绩卓著,文治武功各显辉煌。这句话表达了对李泌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生前的贡献和死后的影响进行了赞美和悼念,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敬意之情。同时,也提醒后人要珍惜先贤的业绩,传承他们的精神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