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来处峰,伏地微露尖。
峡口云行急,扑面如轻烟。

【注释】

自住吉游有马入山杂诗:指从京都到长野,途经有马温泉的途中所作。

其四:第四首。

甲午:即甲午年,清光绪七年。

回看来处峰,伏地微露尖。峡口云行急,扑面如轻烟。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赴长野途中经过有马温泉时,遥望远山和溪流所抒写的。全诗写得简洁流畅,形象鲜明,意境空灵,给人以美的感染。

“回看来处峰”,起笔点明行程的起点。“回看”二字,表明诗人此时已身临胜境,意兴盎然,因而回首遥望来时的路径。“峰”字,既点出山名,又暗寓旅途艰辛。

“伏地微露尖”,写远望所见。“伏”字状山之静,“露”字状山之险。一个“微”字,更显得山之低矮。“微露尖”三字,将远望中所见的山峰描绘得生动逼真。诗人的目光随着行进方向,不断移转,但见“回望”之处,群峰起伏,连绵不绝;而当目光转向前方,只见那“伏地”的小山,也“微微露出山顶”。这样写,既写出了诗人的行进方向和视线移动的变化,又突出了远望中的景物特点。

“峡口云行急”,紧承上句,进一步展开描写。由于视线不断转移,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因此诗人看到的景色也就随之变化,眼前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山水画面:有时是群山环抱,有时是峡谷纵横;有时是云烟弥漫,有时是水色苍茫……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峡口”始终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这里所说的“峡口云行急”,是指峡口一带的云彩流动急促、变幻无常。“急”字,既表现了峡口地形的特点,又渲染了云雾的动态美。

“扑面如轻烟”,最后以“扑面”收束上文。“扑面”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雾气如何迎面扑来。“如轻烟”三字,又把眼前的雾比作轻烟,从而突出了雾的特点——轻盈飘渺。这一细节的描写,使整首诗的画面变得更加空灵、优美和富有诗意。

此诗写景工致细腻,语言清新明快,意境空灵隽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