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甃临高橘,清于晓露酣。
祝之歌泂酌,流出当分甘。
可减长公调,宁怀吴陷惭。
贞枝耐霜雪,长此荫澄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橘井饮泉(丙申)”,是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如“清于晓露酣”中的“清”字可以分析出泉水的清澈,“泂酌”中的“泂”字可以分析出饮酒的情景等。

【答案】

译文:

古井临高地生长着橘树,它那晶莹剔透的井水比清晨的露水还要清凉。祝融君在橘树下歌唱着,畅饮这甘美的井水,仿佛要把它流进自己的口中。

我不禁想减少长公的酒量,怎能忘记那次吴国被攻破的耻辱呢?只有贞洁的枝干能抵御霜雪的严寒,因此它要长久地庇护着澄澈的井水。

注释:

①丙申:指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②甃:同“砌”。 高:高大。

③歌泂酌:相传孔子曾于鲁昭公之庙唱歌而饮其醴,故有“泂酌”之说。

④宁怀:岂忍。

⑤长公:晋陶潜自号,这里指晋朝的陶渊明。

⑥吴陷惭:三国时吴主孙权攻下荆州后,因受刘备的责备,感到惭愧。

赏析:

首联“古甃临高橘,清于晓露酣。”以橘井临高为背景,写泉水清澈如晨露。用“清”字写出了橘井泉水的清冽;“酣”字写出了晨露的浓重。“清于晓露酣”一句将橘井泉水与晨露进行对比,突出了橘井泉水的清澈。

颔联“祝之歌泂酌,流出当分甘。”由景及人,写诗人在橘井边饮酒作乐,尽情享受。“祝之歌”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泂酌”说明诗人饮酒的方式;“流出当分甘”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颈联“可减长公调,宁怀吴陷惭。”诗人由橘井的美景联想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陶渊明虽隐居田园,却依然关心世事,他虽然能够超脱世俗,但心中仍有愧疚。

尾联“贞枝耐霜雪,长此荫澄涵。”以橘井旁的橘树枝叶茂密,比喻诗人的品质高尚;以“长此荫澄涵”表现诗人内心的坦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