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山行二首 其二
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注释解释:
- 乡场如叶客如蚕:比喻人像叶子一样随风飘散,像蚕一样辛勤劳作。
- 老树通巢鹊两三:形容树上有许多鸟儿在筑巢,声音如同两三声的鹊鸣。
- 今夜定知荣县雨:指明天晚上一定会有一场大雨,荣县是指一个地名。
- 浓墨抹东南:用浓厚的墨色涂抹出东南方向的形状。
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山行二首 其二
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注释解释:
绝顶望雪山 兹山横地脊,一白界天光。 雪外知何国,峰尖划彼苍。 遗编探博望,循路认巴塘。 日落无人处,黄金镀大荒。 【注释】: 1. 兹山——指喜马拉雅山脉中著名的喀喇昆仑山。 2. 横——横贯。 3. 一白——一片白雪。 4. 界天光——把天光分割成两段。 5. 雪外——雪的外面,即雪山之外。 6. 知何国——不知是什么地方。 7. 峰尖——最高峰的顶端。 8. 划彼苍——把山峰划分到远方。
诗句原文: 杳杳南朝寺,苍苍北固楼。 潮声如梦里,水调换歌头。 有扇难为月,无天可寄愁。 注释解析: - “杳杳”和“苍苍”都形容景物的深远和高大,表现出诗人对于北固楼的宏伟景象的赞叹。 - “潮声如梦里”中,“潮声”指江水涨落的声音,“如梦”则表达了声音的虚幻和不真实感,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 “水调换歌头”中的“换歌头”暗示了音乐与歌声的互换
钻天坡 知非无路上,山意示人难。 势似崩云动,名从怖鸽盘。 远声传涧水,空影出林幡。 一杖行吾意,苍天作玉寒。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在钻天坡上行走的情景。首句表明了没有道路的地方,山意难以示人;第二句描绘了山势如同崩落的云彩一般动荡;第三、四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地名的由来和声音的传播方式;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个人独自行走时的心境,以及他与苍天的连接。全诗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情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明月几时有? - 这句问的是“月亮什么时候出现?”表达了对中秋节月圆之夜的期待和好奇。 - 注释:明月,即月亮;几时有,何时出现;此句询问月亮何时会出现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上空,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特别期待。 2. 黄州无此哀?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未能与家人团聚的哀伤。 - 注释:黄州,指位于中国湖北省的黄梅县
【注释】 青山责前约:指青山有责备诗人当初的约定之意。 计别十三年:算起来已经别离了十三年。计,估计;别,离别。 楚客今番瘦:诗人自称是楚地客人,如今又瘦了。 松牌旧句悬:指松木牌上挂着的是当年诗人所题的诗句。 馀生换天地:意思是诗人的余生可以换得整个天地的变换。 万古一山川:意思是万古以来只有这一条山和那一条川。 瀑作双虹影:瀑布变成两道彩虹在林梢上投下影子。 林梢落自然:指瀑布流到树林的梢头
夜潮 芦叶忽惊风,鱼龙撼梦中。 月球应吸地,海水欲浮空。 终古浔阳断,遗民汐社穷。 军声同世路,并入伍胥雄。 注释: 1. 芦叶忽惊风,鱼龙撼梦中 - 形容夜晚海潮汹涌,芦苇叶突然被风吹动,鱼和龙在梦中也被惊动了。 2. 月球应吸地,海水欲浮空 - 月亮吸引着地球的引力,使得海水似乎要漂浮在空中。 3. 终古浔阳断,遗民汐社穷 - 形容浔阳江岸因为海潮的冲击而长期中断,遗民心灰意冷
译文: 千佛顶,山顶上供奉着无数佛像,象征着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 开辟夜不尽,苍苍华藏秋。 中天一明月,万古此高楼。 呼吸通星界,华夷判地球。 雪山五万里,栏外是神州。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千佛顶,山顶上供奉着无数佛像,象征着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 - 千佛顶:千佛,即众多佛像,顶代表最高处,整个寺庙或山峰的最高点。 - 信仰的力量:强调佛教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注释: 1. 一梦风吹过,朝昏空影堂:梦中仿佛有风穿过,早晨与黄昏时都能看到空空的堂。 2. 不眠欹永昼,加病记重阳:整夜辗转反侧,疾病缠身却记起重阳节。 3. 忽忽疑君在,悠悠去日长:忽然间怀疑你在身边,时间流逝却感觉日子过得很慢。 4. 燕山五千里,春雁正还乡:燕山长达五千里,春天的大雁刚刚返回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梦中景象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
【注释】 ①“虚为”二句:皋复礼,即皋陶,传说是舜的大臣。瑶台,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哀诗。全诗三节,每节八句。前三组八句分别写丧妻后的悲痛、哀悼和追忆亡妻生前的美好情景,最后一节则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生死永隔的无限悲思。 第一节“老泪书难断”,写诗人悲伤至极,无法下笔。“老泪”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极度哀痛和绝望。诗人悲痛欲绝,泪水如注,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哀思。
【诗句释义】: 峨眉山的山色令人怀念。 嘉州一塔,铜江水汇流。 好山如同美丽的神女,明亮的镜面照耀着乌尤山。 渡远的人争相买卖商品,天空中雁群飞入深秋。 西风中渔人唱晚歌,夕阳下黄叶飘落于高楼上。 【译文】: 我离开峨眉山回到家乡,遥望那嘉州的青山绿水。 从嘉州到铜江,两河合流流淌。 那秀美的乌尤山,宛如神女一般美丽,清澈如镜。 渡过遥远的河流,人声鼎沸,争相买卖商品。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注释: 青神:指青神县,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境内。 涪翁:指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其中“遥知弟妹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句中的“弟妹”,即指韦应物的弟妹,而韦应物的弟弟名为韦纶,字应物,因此“弟妹”也可以理解为韦应物的弟弟,韦纶。 借景亭:《唐书·韦应物传》记载:“应物性高洁,爱林泉。常养一大松树,枝叶扶疏,以为伴侣。时人比之二陆。” 小山点点隔江青:指青神的山水景色。 古今同此玻璃味
注释:劳燕的生涯原本是不齐的,行人明日将要踏上碧云西的路途。 艰难万里关山路,浅草何能衬马蹄。 赏析:诗中通过燕子和行人的比喻来描绘旅途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燕子的生活虽然忙碌却无法与行人相提并论,而行人则要面临漫长的道路和艰难的挑战,生活充满了困苦和艰难。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感到无奈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路边看着燕子自由飞翔而自己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
【注释】 十里山程:指成都附近的山路,旧时有十里之遥。天牛唤雨:传说中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天牛。牧童归(guī):指放羊的牧童回来。鹊巢两两青杠树(què jiāo liǎng liǎng qīng gǎn shù):指鹊鸟筑巢于青杠树上。白版扉(fēi):用白色纸糊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蜀地所见所闻及所感。 首句“十里山程旧识稀”,意思是说:这已经走了十里山路,但很少遇到熟人。“稀”字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所见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不成村落夕阳边”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山行过程中,看到了夕阳下的村庄,但并没有看到人烟。这里的“不成”可能是指村庄已经废弃或者无人居住,而“夕阳边”则暗示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 “蚕豆花开石阪田”这句描述了诗人所在位置的植物——蚕豆花。蚕豆花通常在春天盛开,这里用“花开”来形容它的状态。而“石阪田”可能是山路旁的一块平坦的石头或土地
【注释】 野泊:在野外搭起船篷住宿。 竹阴:竹林的阴凉地。 乱后荒庵不打钟:乱兵过后,荒废了的庵堂不敲钟。 坐爱:喜欢。 隔江:隔着江面。 鸥数点:几只鸥鸟点缀水面,好像点子一样。 带来山势极从容:几只鸥鸟飞过,使山峰显得非常悠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时写的。 前两句描写了诗人野泊的景色:小船停靠在竹林中,四周绿意盎然,幽静而清闲;乱兵退走之后,一座荒废的寺庙不再敲钟了
注释: - 石路田蛙吠稻中 - 石头铺成的小路,稻田里有青蛙在叫唤。 - 疏林过雨夕阳红 - 稀疏的树林,经过雨水洗礼后,夕阳下的景色显得格外红润。 - 前村记向山坳转 - 前面的村庄,仿佛在山腰处转弯。 - 一树榕阴坐社公 - 一棵榕树下,坐着一位祭祀土地公的神职人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光图。首句“石路田蛙吠稻中”通过声音和颜色的描述,展现了田间的宁静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