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河者三,命农者三,建学校者三,既复揽英接秀吐握者三,政报三年,公署上上考而公且去;
簪花第一,饮泉第一,守江山第一,故应捍患御灾治平第一,化先一郡,民皆皞皞如而民不庸。
镇江王仁堪功德碑联
策河者三,命农者三,建学校者三,既复揽英接秀吐握者三,政报三年,公署上上考而公且去;
簪花第一,饮泉第一,守江山第一,故应捍患御灾治平第一,化先一郡,民皆皞皞如而民不庸。
注释:
策河——指治理黄河。
命农者三——指三次治理农业。
建学校者三——指三次建立学校。
既复揽英接秀吐握者三——指三次招募英才、选拔俊秀人才,并加以提拔任用。
政报三年,公署上上考而公且去——指在政令实施三年间,政绩显著,考核为最上等,因此即将离任。
簪花第一——指第一次获得朝廷赏识,得到官职的殊荣。
饮泉第一——指第一次得到泉水之赐,享受清福。
守江山第一——指第一次担任地方官员的重任。
故应捍患御灾治平第一——指应当抵御灾祸,防御外患,使国家太平无虞。
化先一郡——指治理一个地区,使之成为模范区域。
民皆皞皞如——意为人民都安居乐业。
民不庸——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仁堪从政生涯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他三次治理黄河,三次发展农业生产,三次建立学校,三次招募英才,政绩斐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赏识。同时,他也得到了泉水之赐,享受清福,担任地方官员,抵御灾祸,使国家太平无虞,治理一个地区,使之成为模范区域。他的政绩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安居乐业,没有人受到骚扰。这首诗赞美了王仁堪的政绩和德行,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