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这首诗的原文和注释如下:
武侯祠联,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译文:
在武侯祠里,有“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这样的说法,这被认为是诗史的记录,但仍然保留着正统的观点。
在书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时,会提到吴国、魏国和汉国等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是不会提及蜀国。这是由儒家学者特别撰写的,他们认为三国时期的三分局面并不只是偏安一隅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是对武侯祠中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载进行了评价。首先,它肯定了这些记载对于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诗史的记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它也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观点。例如,它批评了那些只关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历史记录,而忽视了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做法。这种观点强调了全面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儒家学者观点的赞赏。它认为儒家学者对于三国时期的看法代表了正统的观念,并且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它也指出了儒家学者可能过于强调某种观点或立场,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性。这种观点强调了历史认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首诗通过对武侯祠历史记载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认识的独特见解。它既肯定了历史记录的价值,又强调了全面理解和多元观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