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虎豹、登虬龙,自兵燹焚来,得睹当年真面目;
江上风、山间月,是天工造就,何须此外又楼台。
【注释】
踞虎豹、登虬龙:踞,盘踞;虬龙,指山石上的蜿蜒曲折。
得睹当年真面目:真面目,指赤壁的本来面貌。
天工造就:天工,指自然界的力量;造就,指形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赤壁矶的险峻景色以及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赞美自然景观的情感。
首句“踞虎豹、登虬龙”,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赤壁矶险峻而奇特的形态。踞虎豹,比喻其地势险要;登虬龙,比喻其形态奇特。诗人用“自兵燹焚来”四字,既写出了赤壁矶在战乱中被破坏的惨状,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赤壁矶这一历史遗迹的珍视和怀念。
后两句“江上风、山间月”,通过描绘江风和山月的自然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赤壁矶的雄伟壮丽。诗人以自然景观作比,突出了赤壁矶的险恶和壮观。“天工造就”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是天工造就,何须此外又楼台”,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赤壁矶的雄伟壮丽和不可动摇。诗人认为,赤壁矶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自然景观,无需再人为地建造楼台来加以点缀。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不满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