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人才如司马涑水,转移风会如欧阳庐陵,一代仰宗师,久以斯文重东海;
尽瘁鞠躬是诸葛武侯,痛哭流涕是长沙太傅,读千秋遗疏,岂徒吾党恸西州。
【解析】
本诗是诗人对张百熙的赞誉之辞,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张百熙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成就。“爱惜人才如司马涑水,”指张百熙为政时注重选拔贤才。“转移风会如欧阳庐陵”,指张百熙为政时能顺应时代潮流。“一代仰宗师,久以斯文重东海”,这是说张百熙在学术上成就卓著,被人们尊为一代宗师。“尽瘁鞠躬是诸葛武侯,痛哭流涕是长沙太傅”,这是说张百熙忠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千秋遗疏,岂徒吾党恸西州”,这是说张百熙有高远的志向和抱负,他读的是诸葛亮留下的遗嘱,这不仅仅是为了悼念自己,更是要为后来者树立榜样,让他们继承诸葛亮未竟的事业。
【答案】
爱惜人才(爱惜人才如司马涑水),转移风会(转移风会如欧阳庐陵),一代仰宗师,久以斯文重东海(一代仰宗师,久以斯文重东海);尽瘁鞠躬是诸葛武侯,痛哭流涕是长沙太傅(尽瘁鞠躬是诸葛武侯,痛哭流涕是长沙太傅);读千秋遗疏,岂徒吾党恸西州(读千秋遗疏,岂徒吾党恸西州)。
赏析:
全诗四十六个字,分作四句。前二句赞美张百熙爱护人才,转移风会;后两句则赞颂其忠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一句中,“爱惜人才”是说张百熙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司马涑水”是指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至陕西富平县,但在那里却能“爱惜人才”。第二句中,“转移风会”是说张百熙善于把握时机,顺应时代潮流,“欧阳庐陵”指的是宋代文人、学者、诗人欧几里德,曾任吏部尚书、工部侍郎等职,因与当朝宰相意见不合而罢官,但他仍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不被个人得失所困。
第三句中,“一代仰宗师”是指张百熙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成为后世的楷模,“久以斯文重东海”是说张百熙在学术上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尊重,被后人誉为一代宗师。这里的“东海”代指当时的政治中心北京。第四句中,“尽瘁鞠躬是诸葛武侯”是指张百熙像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那样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痛哭流涕是长沙太傅”是指张百熙在长沙任职时曾经痛哭流涕,这里既指他在长沙任职时的事迹,又暗示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读千秋遗疏”是指张百熙读诸葛亮留下的遗嘱,这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岂徒吾党恸西州”是指张百熙不仅是为蜀汉和东吴两军将士感到悲伤,还为所有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感到痛心疾首,这里的“西州”代指当时的首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