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能致身,以言争,以尸谏,三代直道犹存,应同卫史鱼并传不朽;
成仁而取义,是名宦,是乡贤,千秋公论自在,肯让王文恪专美于前。

【注释】

挽吴可读联:这是一副悼念吴可读的楹联。吴可读(1752—1832),号梦蝶,浙江仁和人。一生好学不倦,工诗文。有《白香山集》传世。事君能致身,以言争,以尸谏,三代直道犹存,应同卫史鱼并传不朽;成仁而取义,是名宦,是乡贤,千秋公论自在,肯让王文恪专美于前。

【赏析】

此对联为挽联,上联写吴可读“事君能致身,以言争,以尸谏”,下联写其“成仁而取义”。全联颂扬了吴可读忠诚耿直、刚正不阿、敢于仗义执言、敢于舍生取义的精神,表达了对其人品和人格的高度赞扬和深切怀念之情。

上联,写吴可读“事君能致身,以言争,以尸谏”,意即吴可读在侍奉君主时能尽己之职、尽人之责,且勇于直言劝谏;即使因此遭到贬谪流放或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事君能致身”中的“事”通“侍”,“致”即“尽”,“致身”指尽己之职,即尽心尽力地为君主服务;“以言争,以尸谏”中的“以言”意为“通过言语”,“争”指劝谏君主;“以尸谏”即以死殉难来劝阻君主。两句合在一起就是“事君能尽职,且敢直言劝谏,甚至不惜以死相争”。

下联,写吴可读“成仁而取义”,意即吴可读在为国家民族利益斗争中能够坚守节操、勇赴国难,且甘愿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成仁”指立身行世的最高境界,即忠心报国、为正义而献身;“取义”指坚持正义、维护真理。两句合在一起即是“为国为民甘洒血,矢志为正义而献身”。

整副对联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感情真挚,既歌颂了吴可读的高尚品德,又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