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拥奔硐,每看气吐丹虹,地底疑通仙井水;
一家飞拔宅,为想神游碧汉,天边常起故山云。
【注释】
百尺拥奔硐:百尺高的石壁。奔硐,深而狭窄的洞。
气吐丹虹:从石壁中喷出红色的彩虹。
地底疑通仙井水:地下似乎有通向神仙的井水之源。
一家飞拔宅:一家人飞升而去。家,指许真君家。
为想神游碧汉:想随神飞往蓝天白云之间。
碧汉,青天。
天边常起故山云:常常看见家乡的山在天边升起。故山,故乡的山。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六安万寿宫时所写。万寿宫是北宋时期建造的一座道观,位于六安城东,始建于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许真君即许逊,字茂勋,南昌人。唐开元年间举进士,因不满朝政,辞官隐居于江西新吴县(今南昌市)西山。他学道修炼,后得道成仙,成为道教的著名人物。
“百尺拥奔硐,每看气吐丹虹,地底疑通仙井水。”首联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万寿宫的宏伟壮丽。“百尺拥奔硐”,形容万寿宫高大挺拔,如同百尺高耸的岩石。“气吐丹虹”,比喻万寿宫内云雾缭绕,如彩虹般绚丽多彩。“地底疑通仙井水”,暗示着万寿宫的水源来自地下深处的仙井。这些词语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万寿宫的壮丽景色,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一家飞拔宅,为想神游碧汉,天边常起故山云。”颔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许真君的敬仰之情。“一家飞拔宅”,形容许真君一家飞升至仙界的情景。“为想神游碧汉,天边常起故山云”,“为想”表示思念,表达诗人对许真君的敬仰之情。“神游碧汉”,形容许真君在仙境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天边常起故山云”,则进一步描绘了许真君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象。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故乡——六安。通过与许真的关联,诗人将故乡的自然美景与仙人的传说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全诗通过对万寿宫的描述和许真君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仙境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许真君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