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尽心,未能尽职;
任劳任怨、不敢任功。

【解析】

此诗为“江山县学署”题壁之作。据《明史·职官志》,明代在地方设立“县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层学府,由儒学教授、训导主持教学,兼管地方教育行政事务;“司成”即掌管学校之官。《明史·王翱传》:“郡邑有学,设司成一人,掌其政教。”王翱任司成期间,“以廉直称”,“每临莅,不事虚文,所至必先视民疾苦”。王翱在任职期间,虽尽心尽力,但因“不能尽职”;又“任劳任怨,不敢任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表彰,后调为福建提学副使。这首诗正是王翱对当时一些官员只图虚名、不问实绩的不满和批评。全诗采用对仗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务实干、只求虚名的官员的不满。

【答案】

(一)

①尽力/尽心:竭尽心思和力量;②未能/任:承担;③任劳/任怨:不怕辛劳和埋怨;④任:担当;⑤不敢/任:不敢接受。译文:竭尽全力去做事,却没有做好,我承担了劳累的责任,承受了埋怨的委屈,却不敢接受功劳。赏析:本诗是作者就自己的经历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自谦“尽职”未成,“任劳”未受,“任怨”未享。表现了作者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精神品质。

(二)

①江山县学:指明朝时期设在江南的县学。②司成:主管学校的长官。③廉直:清廉正直。译文:我尽力尽心地工作,却没能胜任职责;我任劳任怨,不敢接受功劳。赏析:本诗是作者就自己的经历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自谦“尽职”未成,“任劳”未受,“任怨”未享。表现了作者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精神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