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生是子,家学一门,自昔声名弥宇宙;
难兄更难弟,象贤两世,至今俎豆重乡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涉及内容、手法、结构,意象、语言等。解答时明确要求,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最后结合注释赏析诗歌。本诗首联写三苏父子世代相传的家学;颔联用两个典故来写三苏父子的名声;颈联通过“难兄”与“弟”来写兄弟情深;尾联则以“重乡邦”来点明全诗主旨。

【答案】

①父亲是父亲生的儿子,兄弟是兄弟生的弟弟。②父辈的家训传到了子孙那里,世代相传,声名一直流传到天下。

③兄长是兄长生的弟弟,弟弟是弟弟生的儿子。③兄长的榜样在后辈中被效仿,两代人相继传下这样的家风。④他们为官清廉,死后受到百姓的敬仰。

⑤三苏家族世代传承着家学的精髓,他们的名声一直传播到整个宇宙。⑥三苏兄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学习,相互影响。⑦三苏家族的名声历久不衰,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后代学习的榜样。⑧三苏的父亲是他的父亲生的儿子,兄弟是兄弟生的弟弟。⑨父亲的家训传到了子孙那里,一代代地流传下来。⑩兄弟之间的互相帮助,使家族世代相承,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⑪三苏的父亲是他的父亲生的儿子,兄弟是兄弟生的弟弟。⑫父亲和兄长都为官清廉,死后受到百姓的敬仰。③三苏的父亲是他的父亲生的儿子,兄弟是兄弟生的弟弟。⑬三苏的父亲是他的父亲生的儿子。

译文:

三苏父子世代相传的家学声名远播。三苏兄弟互相学习,彼此影响,共同成就事业。三苏父子都是清官,死后受人敬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三苏祠时写的。三苏祠位于四川眉山市城西的东河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和苏洵而建的祠堂。诗中“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和苏洵。诗中说“家学一门,自昔声名弥宇宙”,可见三苏父子的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其名声早已名扬四海。诗中写道“难兄更难弟”,可见三苏兄弟情谊深厚,彼此之间互为师友。诗的末联“至今俎豆重乡邦”,意思是说至今三苏父子仍然受到人们的敬重,家乡的乡亲们也经常祭祀他,这足见三苏父子的德行高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