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东南同陶士行,受寄托若武乡侯,遗表见孤忠,到死犹含忧国泪;
感知遇如富郑公,愧无才比石守道,秋风陨梁木,至今未报荐贤书。
【注释】
镇东南:镇守东南。陶士行:陶侃字士行,为东晋名将,曾任荆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等职。武乡侯: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与曹操、司马懿并称“曹魏三杰”。《三国演义》中写他受遗托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其忠心可嘉。孤忠:忠君至死不变。到死:死后。含忧国泪:含着忧国之心的眼泪。《晋书·陶侃传》:“侃性谦冲,常恭己以待下,虽在危难之中,而未曾有喜色;或遇人之急,则倾身相救。”
感知遇如富郑公:指唐代名相张九龄(字子寿),曾任宰相,后被罢免,家居岭南时,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与支持。愧无才比石守道:惭愧没有才能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地坚守正道。石守道:东汉人杨震为司隶校尉,举劾贪官污吏。有人劝他收受贿赂,他说:“天知,神知,我何不知?”后来,有人告发杨震的儿子收受宾客的礼物,杨震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其打死,因此被贬官。秋风陨梁木: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梁国的树木也纷纷坠落。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秋风陨梁木,比喻秋风吹落了树上的叶子。未报荐贤书:《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少有奇才,辩论议说,非诸人可比。始为袁绍幕僚,尝谓绍曰:‘昨乘千里之马,持高节之剑,以佩于心,非所以跨骏马、带利剑也。’遂去官归乡里。”后因以“报荐贤书”为荐才之典实。
【赏析】
此联是挽张之洞联。作者对两首诗作的鉴赏如下:
其一:此联是咏史抒怀。上联咏张之洞的忠心耿耿,下联赞其政绩卓著,皆颂扬其爱国精神。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涛居士。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南洋大臣兼北洋通商大臣等职。其治粤期间,兴修水利,治理海疆,兴办洋务,使广东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港口之一。
其二:此联为挽张之洞联。作者认为此联为挽张之洞联中的佳作。张之洞一生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体恤民情,力戒奢靡之风,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淫乐,生活朴素,不尚豪华。作者赞扬其政绩卓著,爱国精神高尚。
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用事精当,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