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祈灵海上游,几人曾得到瀛洲。
紫芝东采三山远,青鸟西飞五利愁。
终古玉关秦月在,祇今汾水汉云秋。
剧怜仙李蟠根大,圣祖俨然御冕旒。
【注释】
- 封禅: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以求长生的一种迷信活动。祈灵:祈求神灵保佑。游:游玩。几人:几个人。瀛洲,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紫芝:仙草名,生长于东山之阴。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远:遥远。青鸟:神话中的使者,代指信使或使者。西飞:从西边飞行。五利:五种好处。愁:忧愁,这里作动词用。
- 终古:永远。玉关:关隘的美称。秦月:指秦始皇时修筑的长城。在:存在,指仍然存在。今:现在。汾水:黄河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北,流经山西省境,至临汾市城北注入黄河。汉云:指汉武帝时所修建的万里长城。秋:秋天。剧怜:十分可怜。蟠根:盘曲的根部。圣祖:指唐太宗李世民,谥号太宗,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御冕旒:戴冠冕,即做皇帝的意思。
【赏析】
《读神仙传有感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前四句写唐玄宗求仙访道,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此的感慨。
第一联:“封禅祈灵海上游,几人曾得到瀛洲。”意思是说,唐玄宗在泰山封禅祈愿神灵保佑,但又有谁能真正到达仙境瀛洲呢?“封禅”一词,出自《汉书·郊祀志》,指的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唐玄宗求仙访道的讽刺。“瀛洲”一词,出自《列子·周穆王篇》,指的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用“几人曾得到瀛洲”来反问,意在表明,虽然唐玄宗曾经派人去寻找仙境瀛洲,但又有谁能真正到达那里呢?这里的“瀛洲”,既是仙境的象征,也是对唐玄宗求仙行为的讽刺。
第二联:“紫芝东采三山远,青鸟西飞五利愁。”意思是说,唐玄宗曾经到过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去采摘仙草紫芝,而青鸟却向西飞往五利(指长安、洛阳、成都、太原、兖州)去寻求好运。这里的“三山”和“五利”,都是唐玄宗曾经去过的地方,分别代表了仙境和现实政治中心。诗人通过对比,讽刺了唐玄宗一方面追求仙境,另一方面又沉溺于现实政治之中的矛盾行为。
第三联:“终古玉关秦月在,祇今汾水汉云秋。”意思是说,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古老的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上的秦时明月依然清晰可见,而现在的汾河流域却只剩下飘荡的汉时云气而已。这里的“玉关”和“汾水”,分别代表了古代和现代两个不同的时空背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而新的时代尚未到来的无奈感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第四联:“剧怜仙李蟠根大,圣祖俨然御冕旒。”意思是说,我非常怜惜那位仙人的蟠根大(比喻仙人的法力广大),而圣祖李世民却依然端坐于皇帝的宝座之上(俨然)。这里的“蟠根”和“御冕旒”,都是指皇帝的象征。诗人通过对仙人和皇帝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皇帝权威和神圣地位的尊重,同时也隐含了对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的哀叹之情。
这首诗是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情。诗人通过对比唐玄宗时代的仙境与现实政治,以及对仙人和皇帝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于皇帝权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