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危坐秦博士,头童背偻须眉苍。
彼姝侍侧两鬟妥,启唇似有声微飏。
一人炯视面若削,高冠褒衣意则庄。
刻深颇似见颜色,颍川掌故称智囊。
据石作几俯首听,手操不律书几行。
登来化我本齐语,岂至难辨如公羊。
此时未有蔡侯纸,非是简策应缣缃。
嬴灰既冷孔壁匿,圣权独赖生扶将。
二十五篇复继出,微言大义难低昂。
后儒往往疑作伪,欲与百两俱沦亡。
典午清淡那辨此,地下齿冷梅豫章。
操矛入室真卤莽,安得生也相撑搪。
北平崔丹古节士,布袍草履神扬扬。
贵人乞画怒不与,槁死土室甘饥尪。
龙泓馆主得小轴,晨夕坐对斋屋张。
遗经独抱溯姚姒,朴学正可传诸郎。
犹胜济南一女子,宛转膝下青袿裳。

这是一首关于崔子忠、伏生授经图的诗,通过描述崔子忠的形象和他对伏生授经图的研究,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翻译:

  • “树底危坐秦博士”:在树下坐着的秦朝博士。
  • “头童背偻须眉苍”:形容他的头和背都显得衰老,但仍然有一副苍老的面容。
  • “彼姝侍侧两鬟妥”:旁边的女子(可能是崔子忠的妻子或助手)正静静地站在旁边。
  • “启唇似有声微飏”:她的嘴唇微微开合,似乎在小声说话。
  • “一人炯视面若削”: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就像刀削过一样。
  • “高冠褒衣意则庄”:头戴高冠,身披宽袍,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 “刻深颇似见颜色,颍川掌故称智囊”: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颍川(今河南禹州)的掌故称他为“智囊”。
  • “据石作几俯首听,手操不律书几行”:他坐在石头上,低头倾听,手中拿着一卷没有规律的书。
  • “登来化我本齐语,岂至难辨如公羊”:他能够理解我所说的齐国话,难道连公羊传这样的经典都能辨别吗?
  • “此时未有蔡侯纸,非是简策应缣缃”:当时还没有蔡侯纸,不是简策就是缣帛。
  • “嬴灰既冷孔壁匿,圣权独赖生扶将”:秦始皇的灰烬已经冷却,孔壁中的秘密得以保存,圣人的权力只靠他来支撑。
  • “二十五篇复继出,微言大义难低昂”:这二十五篇著作又相继问世,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难以轻易表达。
  • “后儒往往疑作伪,欲与百两俱沦亡”:后世的儒生们常常怀疑这些著作是伪造的,认为它们与《春秋》等儒家经典一样,最终都会湮灭无存。
  • “典午清淡那辨此,地下齿冷梅豫章”:典午时期的文字清淡如水,哪里能够分辨真伪呢?地下的牙齿冷得像梅花豫章。
  • “操矛入室真卤莽,安得生也相撑搪”:拿着一把矛闯进屋里去,真是粗心大意啊!怎么能指望他能相持相挡呢?
  • “北平崔丹古节士,布袍草履神扬扬”:北平的崔丹是一位古代的节士,穿着布袍,脚踩草鞋,神采飞扬。
  • “贵人乞画怒不与,槁死土室甘饥尪”:贵族们请求给他画像,他不答应;最终饿死在土室里,却心甘情愿地忍受饥饿。
  • “龙泓馆主得小轴,晨夕坐对斋屋张”:龙泓馆的主人得到了一幅小轴画,每天早晚都在斋屋内对着它欣赏。
  • “遗经独抱溯姚姒,朴学正可传诸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抱着遗经,追溯着姚姒的教诲,这种朴实的学问正好可以传给后人。
  • “犹胜济南一女子,宛转膝下青袿裳”:虽然比不上济南那位女子的婀娜多姿,但至少还能保持端庄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崔子忠的形象描绘和对他研究的赞扬,展现了他作为历史学者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学识。诗中还通过对他妻子和其他学者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文献的重视程度和对学者的评价标准。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崔子忠的人格和学问,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