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渚富幽栖,回复何窈窕。
渚中复有渚,春渌满四照。
相期芦之漪,禅客对清峭。
示我裓中诗,别拟昼公调。
因知彼上人,灭景自年少。
晏坐观物情,仁心悯渔钓。
隔篱闻棹舟,带雨见荷蓧。
我来问佛事,指点梅花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所作,描写了作者拜访上人克念的场景。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芦庵赠克念上人
河渚富幽栖,回复何窈窕。(诗的第一句写河渚的美丽景色,暗示了克念上人的隐居生活)
渚中复有渚,春渌满四照。(第二句描绘了春天的河水清澈明净,映照着周围的小岛)
相期芦之漪,禅客对清峭。(第三句表达了作者与克念上人一起欣赏水波荡漾,以及他们的心境都如同山间的风景一样宁静高远)
示我裓中诗,别拟昼公调。(第四句提到克念上人展示了一首诗给作者,并让作者模仿昼公的诗歌风格)
因知彼上人,灭景自年少。(第五句说明了克念上人在隐居生活中能够忘却世俗的纷扰,保持年轻的心态)
晏坐观物情,仁心悯渔钓。(第六句描述了作者在上人处安静地坐着,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同时表现出对渔民生活的关爱)
隔篱闻棹舟,带雨见荷蓧。(第七句通过听到邻家的船桨声和看到荷叶上的雨水,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我来问佛事,指点梅花笑。(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来拜访上人是为了询问佛法,同时也在上人的指引下欣赏了盛开的梅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与克念上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