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九叶承平业,乾坤初换红羊劫。
銮舆哀痛尘再蒙,自此中原满兵甲。
肃王已去康王留,神人助顺先磁州。
即真当念衣中诏,避敌翻为海上游。
艰难百战英雄死,小朝廷在临安矣。
迎得慈宁阿母归,不负黄罗卜棋子。
太平功就称翁翁,西湖歌舞骄春风。
倦勤竟受天下养,瑞应图呈德寿宫。
萧郎曾画延祥壁,六百年来抚真迹。
中闲李固渡头冰,仿佛扶持光武厄。
臣勋书赞官职俱,北狩见闻非贡谀。
何如元叟浯溪颂,漫比简子常山符。
诗句释义:
- 赵家九叶承平业,乾坤初换红羊劫。
- “赵家九叶”指的是宋朝的赵宋皇室,九叶指的是宋朝的九位皇帝。”承平业”意为承接了太平盛世的事业。”乾坤初换红羊劫”则是指宇宙间发生了重大的变故,红羊劫通常被用来描述一个朝代的结束或另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 銮舆哀痛尘再蒙,自此中原满兵甲。
- “銮舆”即皇帝乘坐的车,此处用来形容皇帝的哀痛和失望。“尘再蒙”意味着尘土又被覆盖,这里指战火再次燃起。“中原”指中国,“兵甲”指的是战争的武器和盔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再次爆发和国家的动荡不安的感慨。
- 肃王已去康王留,神人助顺先磁州。
- “肃王”可能指的是南宋的某位王爷,“康王”可能是指宋朝的另一位亲王。“神人助顺”意味着神明和人民都支持正义。“先磁州”可能指的是磁州这个地方,磁州在古代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军事重镇。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神与民众的支持是实现国家和平的重要力量。
- 即真当念衣中诏,避敌翻为海上游。
- “即真”表示现在真正实现了。”衣中诏”可能是指藏在衣服里的诏书,”避敌”表示躲避敌人或危险,而”翻为海上游”则表示转变态度,从防守转为进攻。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改变战略方向,从防御转为主动出击的想法。
- 艰难百战英雄死,小朝廷在临安矣。
- “艰难百战”表示经历了许多的战斗和困难。”英雄”指的是英勇的人。“小朝廷”指的是南宋的小朝廷,”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南宋时期国力衰弱,英雄人物逝去,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无奈和哀叹。
- 迎得慈宁阿母归,不负黄罗卜棋子。
- “慈宁阿母”可能是对一位母亲的描述,”归”表示归来。”黄罗”可能是指皇家或者尊贵的身份象征。”卜棋子”是一种游戏,也代表智慧和策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母亲的回归感到欣慰,同时也暗示国家在这位母亲的治理下有望恢复繁荣稳定。
- 太平功就称翁翁,西湖歌舞骄春风。
- “太平功就”表示国家达到了和平的状态。“翁翁”可能是指年长的人。“西湖歌舞”可能指的是杭州西湖地区的繁华景象和歌舞活动。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和平繁荣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
- 倦勤竟受天下养,瑞应图呈德寿宫。
- “倦勤”表示疲惫地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受天下养”可能指的是得到了百姓的供养或者国家的庇护。“瑞应图”可能是指吉祥如意的图画,“德寿宫”可能是供奉神灵的地方。这句话反映了对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康的感激之情。
- 萧郎曾画延祥壁,六百年来抚真迹。
- “萧郎”可能是指画家萧翼,”曾画延祥壁”表示他曾经创作过关于祥瑞的壁画。“抚真迹”意味着保护和珍惜这些真实的艺术作品。这句话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 中闲李固渡头冰,仿佛扶持光武厄。
- “中闲李固”可能是指东汉时期的李固,“渡头冰”可能是指渡口附近的冰。“扶光武厄”可能是指帮助光武帝度过困境。这句话可能寓意着某种形式的援助或者支持。
- 臣勋书赞官职俱,北狩见闻非贡谀。
- “臣勋”可能是指忠诚于国家的人,”书赞官职”可能是指撰写文章来赞誉自己的官职。”北狩见闻”可能是指北边狩猎时的经历或者见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忠诚和个人经历的真实感受。
- 何如元叟浯溪颂,漫比简子常山符。
- “元叟”可能是指元代的老者,”浯溪颂”可能是指对某个著名景点或者人物的赞颂之词。“漫比简子常山符”可能是指比喻或者比较像《孙子兵法》中的一些策略。这句话可能是在对比古今文学成就或政治策略。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诗人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多次提及“红羊劫”、“磁州”、“百战”等关键词,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国家的疲弊。诗人感叹“中原满兵甲”和“英雄死”,反映出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影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如“太平功就称翁翁”,“西湖歌舞骄春风”。
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肃王”、“康王”、“磁州”、“百战”、“慈宁阿母归”等,这些元素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诗中的一些句子采用了生动的形象和典故,如“神人助顺”、“中闲李固渡头冰”、“臣勋书赞官职俱”,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是对南宋至元初一段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