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苦爱竹与梅,西溪有约锄苍苔。
我行北地少二友,衣尘湔罢空归来。
归来复向韩江寓,出郭云阴风色暮。
招要裙屐南庄游,旧是梅多竹深处。
疏林四面开茅堂,卜夜须卜子夜长。
竹摇万个酒灯绿,梅放数花诗砚香。
仿佛西溪十八里,月痕浮动追春始。
江雨无端竹里鸣,不教梅影横窗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夜宿南庄》。下面逐句进行翻译:

夜宿南庄(第1句)
平生苦爱竹与梅,西溪有约锄苍苔。
我行北地少二友,衣尘湔罢空归来。
归来复向韩江寓,出郭云阴风色暮。
招要裙屐南庄游,旧是梅多竹深处。
疏林四面开茅堂,卜夜须卜子夜长。
竹摇万个酒灯绿,梅放数花诗砚香。
仿佛西溪十八里,月痕浮动追春始。
江雨无端竹里鸣,不教梅影横窗纸。

译文:
我一生酷爱竹子和梅花,西溪有约约定去锄去苍苔。
我在北方很少朋友,衣服上沾染了尘土洗也洗不干净,只能空手回来。
回来之后又到韩江去住,走出城外云层密布天色已晚。
邀请朋友们来南庄游玩,这里以前都是梅花竹林。
四周疏林环绕着茅草堂,晚上要占卜才能知道子夜是否到来。
竹子在风中摇曳着万盏绿色的灯光,梅花开放了几朵香气扑鼻的花,让人感到诗砚都散发出清香。
仿佛已经走过西溪十八里路,月光映照下好像追寻春天的脚步。
江上的雨滴没有缘由地在竹林中响起,不让梅花的影子落在窗户纸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尤其是对竹林和梅花。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庄的自然美和文化氛围。首句“平生苦爱竹与梅”就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种植物的偏爱,这种感情贯穿全诗。

第二句提到在“西溪有约锄苍苔”,暗示了作者曾经与友人一起在西溪地区清除杂草,这可能是一种友情的体现或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回忆。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个人经历,描述了自己行走在北地时缺乏朋友陪伴的情况,以及回到南庄后的闲适心情。

第三、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南庄的生活状态,可能是在韩江附近的住处,夜晚出来欣赏云层遮蔽下的夜色,以及和朋友一起出游的场景。最后两句则是对南庄环境的一种赞美,通过描绘竹子、梅花和茅草堂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对友情和过往经历的怀念,使得整首诗不仅局限于对美景的描写,还有着深刻的情感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